《公儀休辭魚》原文與賞析
公儀休相魯而嗜魚,一國獻魚,公儀休弗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魚,故弗受。夫受魚而免于相,雖嗜魚不能自給魚。毋受魚則不免于相,則能長自給魚。”此明于為人為己者也①。(《淮南子·道應訓》)
【注釋】 ①相魯:在魯國做國相。嗜(shì):嗜好,特別愛好。毋(wù):不。給(jǐ):供給,供應。
【譯文】 公儀休在魯國做國相時,很愛好吃魚,全國有求于他的人都爭著給他送魚,公儀休卻一個也沒有接受。他的弟子詢問道:“先生,您嗜好吃魚,卻統統不接受別人送的魚,為什么? 呢”公儀休答道:“正因為我嗜好吃魚,才不接受。如果因為接受了別人的魚而被罷免了相位,雖然還嗜好吃魚,卻買不起、吃不上了。不接受別人的魚而不被罷免相位,就能夠長期地買得起、吃得上魚。”這樣做的人,是真正明白了為人為己的道理。
【感悟】 公儀休辭魚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作為公職人員,尤其是那些有權有位的人,要想長期有魚吃,萬萬不可白白地受人之“魚。”因為送你“魚”的人,想的卻是怎樣“漁”你啊!
如果因為受賄而獲罪,就不僅僅要被開除公職和黨籍,還要受牢獄之苦,甚至還會小命不保。
上一篇:《公不如私 正不如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公正執法》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