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
【注釋】
選自明·黃宗羲《原君》。
畢世:畢生。
經營:操勞,謀劃。
【賞析】
黃宗羲以啟蒙思想家和歷史學家獨有的眼光和思想角度,審視、觀照古代君主的地位及其作用,他在《原君》中指出,古代君王原是要為天下人操勞的,后世君王改變了這種性質,反過來把天下視為個人的產業,不但個人享盡天下富貴,還把它傳給后世子孫,因而成了天下的大害:
“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
意思說:古代社會以天下人為主,君王為客,所以君王為天下人的利益畢生操勞;今天社會以君王為主,天下人為客,所以全天下都為君主所驅使,沒有一處能夠得到安寧。
作者認為,古代社會和現在社會君民關系截然不同,古代社會以天下為主,君王為客,所以古代君王畢生的努力,都是為天下人的利益操勞,而“己又不享其利”。后世社會卻完全顛倒過來,以君王為主,天下人為客,他們不學習、繼承古代君王“不以一己之利為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的思想,努力為天下人興利除弊,而是自私自利,“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在未取得王位前,為爭奪這個產業,荼毒人民,“離散天下之子女”,并振振有詞地說:“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取得王位后,更是“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為了一己之私利,敲骨吸髓,盤剝天下人民,搞得天下不得片刻安寧。如此一來,為君之道發生了質的蛻化,墮落成了為害天下的禍根,違背了當初設置君主的初衷。
所以,古代之君“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君主為天下人興利除害,使人民安居樂業,因而得到人民的擁戴,將他們“比之如父,擬之如天”;今世之君“以君為主,天下為客”,把天下當做個人的私產,任意搜刮民脂民膏,以民不聊生換取個人的揮霍享樂,給天下人帶來無窮禍害,因而必然引起民眾的怨恨,“視之如寇仇,名之為獨夫”。
作者指出,既然君主為禍天下,那么天下人便有權推翻他們,于是就產生了戰爭,有了王朝的更替。這些觀點,體現出了民主的精神和批判意識,在當時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甚至到了近代民主革命時期,仍然激動人心,具有鼓舞人們向封建專制主義進行最后決戰的道義力量。
上一篇:古有人者,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于天下之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