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誠有以自樹,即倚市轉谷,何為不可?
【譯注】
自樹:自己在道德品質上有所建樹。倚市:經營商業。轉谷:即轉轂,謂以車載物而逐利者。
如果一個人品行高潔,那么即使經營商業、從事買賣,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明代歙人許國早年曾從父經商。他曾經發感慨地說:“淮河以北的枳子移植到淮河以南就變成了橘子,而蓮花卻能出污泥而不染;蒲柳一到秋天就落葉飄零,而松柏的枝葉歷經寒冬卻不會凋落。事物各自都有自己的特性,老天都改變不了。如果一個人并沒有什么德性值得稱道,那么即使特立獨行,不食人間煙火,隱居山林之間與木石為伴,聲名也會像干枯的草木一樣,很快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如果一個人品行高潔,那么即使經營商業,從事買賣,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輯自《許文穆公集》卷2。
【感悟】
徽商身上普遍具有4種特征:堅忍不拔的吃苦耐勞精神,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誠實守信的誠信精神,“賈而好儒”的儒家情結。其中,徽商的儒家情結是徽商強大的精神支柱,正是有了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作為精神動力,徽商才能夠在復雜的業商活動中顯示出卓越的道德品質和鮮明的性格特征。徽商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始終講求誠信待人,慷慨好施,因此能夠與他人建立友善的關系,這樣遇到困難時也能遇到援手,甚至左右逢源、逢兇化吉。
【故事鏈接】
王子承在蜀業木40年,孤身在外,困難很多,況伐木運材更需大批勞力參與。王子承“務推赤心”,結果“不招而集,不約而堅,蜀人蟻附之”(《太函集》卷17)。他也因此成為富商。
明代歙縣鄭孔曼,出門必攜書籍,供做生意間隙時閱讀。他每到一地,商務余暇當即拜會該地文人學士,與其結伴游山玩水、唱和應對,留下了大量篇章。同鄉人鄭作,也嗜書成癖,他在四處經商時,人們時常見他“挾束書,而弄舟”。所以認識鄭作的人,都說他雖然是個商人,但身上沒有一點商人的習氣。
【延伸閱讀】
許國,字維禎,明代歙縣人。父許經商于昆陵,挈之同游。年18回新安,始入學。父卒,家貧,授徒為業。嘉靖四十年(1561年),應天鄉試第一名。萬歷年間,歷官司經局洗馬,南京國子監祭酒,詹事府詹事、翰林院侍講學士,禮部侍郎、尚書。因是太子的師傅,又勞苦功高,獲皇帝恩準修建許國石坊。后來,人以石坊而聞名。
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矗立于古城中心,跨街而立,建于明萬歷十二年(1584年)。石坊建筑技術十分高超,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形制為國內罕見。許國石坊是全國重點文物,位于歙縣縣城陽和門東側,是明神宗為表彰嘉靖、隆慶、萬歷三朝功臣許國而欽賜宮建石坊。許國石坊巍峨壯觀,雕飾極為華麗。8個柱子用梁枋相連,上部沖天柱略小,下面用12只大獅,結構安穩固實。柱子和橫枋細刻團花錦紋和祥云仙鶴,以突出月梁上的主題圖案。這些圖案乃是當時的社會意識和許國的功名成就的寫照。如南面的龍表示對王權的尊重,西面的飛鯉表示許國是科班出身,“三報(豹)喜(鵲)”表示許國連升三級等,比喻許國地位的顯赫。這座牌坊從建筑結構、裝飾藝術和石雕工藝等方面看,堪稱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的杰作。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吾有生之日,當積箕為石以繕此橋》原文翻譯|感想
下一篇:《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原文翻譯|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