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非重賞無以得死力者以保危城。
【譯注】
非:沒有。死力者:以死來效忠、完成任務的人。
如果不實行重賞就不能讓人們拼死抵抗倭寇,保衛城池。
這是明嘉隆年間徽商凌仲玉在瓜洲經商期間率眾幫助守軍抵御倭寇入侵時說的話。
輯自《沙溪集略》卷4《義行》。
【感悟】
孔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惫现蕹俏T诘┫χ畷r,凌仲玉沒有因為自己僅僅只是客居瓜洲的一介商人而置身事外,他不僅臨危不懼,而且能夠解囊相救。凌仲玉的這種率眾抗倭、保衛瓜洲城的義舉體現了徽商同舟共濟、心懷蒼生的可貴品質。
【故事鏈接】
凌仲玉,早年喪父,棄儒從商。嘉靖庚戌年間,倭寇猖獗,在江南江北一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凌仲玉所在的瓜洲城即處在層層包圍之中,隨時都可能被攻破,守城將士無計可施。正值情況萬分危急之時,凌仲玉挺身而出說:“如果不實行重賞就不能讓人們拼死抵抗倭寇,保衛城池。”當即帶頭慷慨解囊,“解千金裝,散諸少年以為倡”,帶領民眾齊心協力一起守護城池。在凌仲玉的感召下,人們紛紛響應義舉,許多青年男子紛紛趕來守城。晚上,倭寇懷疑城中守軍有所防備,乘夜黑逃之夭夭。天亮以后,官府來訪凌仲玉,想見見這位英雄,可是凌仲玉已經走了。
【延伸閱讀】
明代,徽商作為一支重要商幫已經崛起并活躍在東南地區?;丈淘诿鞔目官炼窢幹邪缪萘耸裁唇巧??傳統的觀點認為徽商通倭,一些人甚至認為徽州海商是倭寇海盜的中堅力量,他們與徽州坐賈、行商結成走私貿易的三個層次。其實,這些觀點是值得商榷的。大量事實表明,徽商非但沒有通倭,更沒有與倭寇海盜“連成一體”。相反,在倭患當頭之際,徽州行商與坐賈卻采取各種形式積極抗倭。為了抵抗倭寇侵襲,活躍在東南諸郡的徽商曾經慷慨解囊,繕兵筑城,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可以說,在明代的抗倭斗爭中,也有徽商的一份功勞。尤其在嘉靖倭寇侵擾之際,很多徽商都能盡其所能,采取各種方式參加到當時抗倭斗爭中。
上一篇:《克己最嚴,須從難處去克;為善以恒,勿以小而不為》原文翻譯|感想
下一篇:《大丈夫即不揚鑣皇路,一展生平之志,胡郁郁久居田舍為?》原文翻譯|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