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丈夫即不揚鑣皇路,一展生平之志,胡郁郁久居田舍為?
【譯注】
揚鑣:提起馬嚼子驅馬奔跑,比喻顯揚才華。皇路:君道,國運,比喻仕途。生平:人的整個生活過程或者是有生以來的意思。胡:通“何”,文言疑問詞,為什么,何故。郁郁:郁悶,不高興。
男子漢大丈夫如果不能顯揚才華躋身仕途,實現平生的遠大抱負,還神情頹喪地守在鄉間蹉跎歲月干什么?
清代婺源洪友云年輕時在家辛勤耕種,過著貧窮的生活。后來他發此感慨,并外出經商。不幾年,家境開始寬裕。
輯自婺源《碴煌洪氏統宗譜》卷59《福溪雅軒先生傳》。
【感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是夢想能否實現,主要取決于是否能夠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付諸實踐。成功在千里之外,努力需要從腳下開始;成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認真勤奮地做了,不問收獲只求耕耘,就是在走向成功。
【故事鏈接】
明代休寧程鑲在吳越一帶經商,生意興隆,賺了不少錢,在家鄉可謂是富甲一方。在吳越的時候,當地的人們都喜歡他忠厚誠信的為人,人們都信得過他,程鑲因此也很有社會影響。在家鄉,他“選宗之賢(者)各出三百緡創為會約,嚴立章程,號曰‘正義’”,在鄉村創立了專門為鄉鄰排難解憂的正義會,凡是需要替人伸張正義、救濟窮困,都可以從那里取用資費。盡管經商取得成功,程鑲還是有一個遺憾,就是少年時讀書業儒時,因棄學從商致使學業無果。為此,他在臨終前,還念念不忘告誡子孫:自己從來就矢志不移地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儒商,也希望子孫后代要珍惜家族的聲譽,“崇本黜奢”、“明經修行,以善繼述”,反復叮囑子孫要努力維護好家鄉的鄉風。
【延伸閱讀】
徽商絕大多數是小本起家,依靠勤勞和精明發家致富。關于徽商外出艱辛創業,胡適曾說:地處高山深谷的徽州,農業收成只能滿足三分之一的口糧,為了活命,男人們不得不背井離鄉,“以賈代耕”。徽商出門,往往背著一個口袋,里面裝著干糧和炒米,到了一個地方落腳,只要有水喝就可以聊以充饑。徽商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出門帶著三條繩,可以萬事不求人。”意思是一條用來捆綁行囊和貨物,一條用來捆綁賺到的銀子,另一條用來上吊。當時的徽州人就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要么衣錦還鄉,要不就客死他鄉”的信念,所有徽商都是以沒有第三種選擇的思想而投身商海。
上一篇:《非重賞無以得死力者以保危城》原文翻譯|感想
下一篇:《積粟以備歉,羸老無事,藉以濟人》原文翻譯|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