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莫心高,自有生成造化;事由天定,何須苦用機關。
【譯注】
此聯勸誡人們要腳踏實地,安分守己,誠實做人,不要想入非非,野心勃勃,投機取巧。一切自有命運安排,不需要枉費心思。
輯自《古黟楹聯》。
【感悟】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心氣浮躁、急于求成的人由于不能深思熟慮,往往會使事情功敗垂成;一個機關算盡的人可能會得意于一時,但最終還是難免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只有放下那顆被名利所牽引而躁動不安的心,放棄那些不夠寬容友善的想法和心念,才能志存高遠,才能洞察事物的真諦、領悟天地之道。
【故事鏈接】
胡兆祥,字國瑞,號芝田,徽州人,是百年老店胡玉美的創始人。早年,胡兆祥的祖父和父親都曾經做過販賣醬貨的小生意,每天制作豆腐、醬干、醬菜、黃豆醬等貨,挑到城門口附近的菜市場擺攤叫賣,以此維持生計。胡家也一心想讓胡兆祥上學讀書,以求將來有所作為。可是天有不測風云,胡兆祥17歲那年,父親病故,他只得獨自扛起大梁,挑著祖傳的醬貨擔走街串巷吆喝叫賣。
道光十年(1830年),25歲的胡兆祥只身從徽州來到安慶,每天起早貪黑地挑著醬菜壇子沿街叫賣。后來他有機會結識張家灣一名叫甘厚寬的商人,甘厚寬是一位制作蠶豆辣醬的高手,他看胡兆祥吃苦耐勞、為人忠厚,就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胡兆祥,并把自己獨到的制醬手藝毫無保留地傳給了胡兆祥。
胡兆祥掌握絕技后,與妻子甘妹在安慶北門外南莊嶺街開設四美醬園。味辣而甘美的蠶豆醬轟動全城,生意逐漸興旺。
道光十四年(1834年),胡兆祥抓住商機,將生意做大,把醬園從城外移到城內,開設玉美義醬園。就在生意紅火時,甘家族人鬧起風波。甘家族人見制蠶豆辣醬能發大財,心有不甘,索性也開設起了玉成醬園。道光十八年(1838年),胡兆祥挺進安慶商業中心——繁華的四牌樓街,開設胡玉美醬園(既以此表示不忘前人創業之艱辛,又寓以“玉成其美”之意),而甘家族人也將店號遷至附近,開設“甘玉美醬園”。于是,兩家“玉美”醬園展開激烈的競爭。
胡兆祥并沒有與甘家族人發生正面沖突而是不斷改進蠶豆醬的制作工藝,并派人前往四川學習四川辣醬的制作方法,將川味醬的特色融進自己的制醬工藝。同時,他還堅守財自道生、先義后利、以義制利等經營理念,講究誠信,廣交朋友,提高應變能力,并在管理上采取家、店分開,讓店員放手經營,生意越做越大。而甘玉美醬園仍堅守原始的經營方式,邊生產邊銷售,家店不分。由于缺乏營銷策略,銷售不暢,入不敷出,最后被胡玉美醬園收購。
光緒癸未年(1883年),胡兆祥病逝。他臨終前囑咐家人:不要忘記祖上幾代人挑的醬貨擔,不要忘記“胡玉美”是醬貨擔挑起來的。
【延伸閱讀】
18世紀,德國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造了一座行宮。一天,他住進了行宮,登高遠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視線卻被一座磨坊擋住了。皇帝大為掃興,認為這座磨坊“有礙觀瞻”。于是派人去與磨坊主協商,打算買下這座磨坊后予以拆除。
不料,磨坊主堅決不賣,理由很簡單:這是祖上留下來的,不能毀在自己手里,無論多少錢都不賣!皇帝大怒,派出衛隊強行將磨房拆了。倔犟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訴訟。出乎人們意料的是,法院居然判威廉一世敗訴,并判決威廉一世在原地按原貌重建這座磨坊,并賠償磨坊主的經濟損失。威廉一世只得服從地執行法院的判決,重建了這座磨坊。
數十年后,威廉一世與磨坊主都相繼去世。磨坊主的兒子因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無奈之中他寫信給當時的皇帝威廉二世,自愿將磨坊賣給他。威廉二世接到這封信后,感慨萬千。他認為磨坊之事關系到國家的司法獨立和審判公正,因此應當讓它成為一座象征德國司法獨立和審判公正的豐碑而永遠保留。于是威廉二世便親筆回信,勸磨坊主的兒子保留這座磨坊,將來傳與子孫,還贈給了他6000馬克,以償還其所欠債務。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后,十分感動,決定不再出售這座磨坊。這座磨房因此得以保存至今。
上一篇:《士不得已而賈,寄耳若齷齪務封殖,即一錢靳不肯出,真市豎矣》原文翻譯|感想
下一篇:《讀圣賢書,非徒學文章掇科名已也》原文翻譯|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