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破方知人種賤,義高不礙客囊貧》出自哪里,《國破方知人種賤,義高不礙客囊貧》什么意思,《國破方知人種賤,義高不礙客囊貧》原文出處,《國破方知人種賤,義高不礙客囊貧》賞析。
【出處】 清·秋瑾 《感憤》
【鑒賞】 這兩句詩,是全詩第五六兩句,寫腐敗的滿清政府統治著中華民族,西方烈強掠奪著中華民族的財富、疆土。中華民族的命運是多么凄慘,炎黃子孫淪為卑賤的奴隸。奮起與之抗爭,挽救國家危亡的革命志士的事業是正義的、高尚的,就不怕艱難困苦,流血犧牲。整首詩抒發著悲和恨的情懷,第一、二句感嘆中華大地危在旦夕,自己無力挽救而慚愧地茍且偷生; 第三句是用典故,戰國時秦并吞了楚國,楚國人民并不屈服,奮起反抗。亡楚: 比喻被滿清滅亡了的中國。第四句也是用典故,戰國時強秦滅亡了韓國,張良聘請刺客為韓國復仇。當秦始皇東巡至博浪沙時,被身藏鐵椎的猛士襲擊。由于不知詳情,而擊中了秦始皇的付車,暴君僥幸不死。博浪沙: 地名,在今河南省原陽縣東南。三四兩句表達作者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的雄心壯志,然而苦于 “無椎” 與 “無計”,發出了悲與恨的感嘆。最后兩句是寫作者壯志未酬,沒有業績報答革命同志,深以為憾,不由得把劍高歌涕淚橫溢,抒發自己難以抑制的激情。
【原詩】 莽莽神州嘆陸沉,救時無計愧偷生。摶沙有愿興亡楚,博浪無椎擊暴秦。國破方知人種賤,義高不礙客囊貧。經營恨未酬同志,把劍悲歌涕淚橫。
上一篇:《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