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夫致精之本,則在于心。而心之為物,至虛至靈,神妙不測,常為一身之主,以提萬事之綱,而不可有頃刻之不存者也。一不自覺,而馳騖飛揚,以徇物欲于軀殼之外,則一身無主,萬事無綱,雖其俯仰顧盼之間,蓋已不自覺其身之所在,而況能反復圣言,參考事物,以求義理至當之歸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元·程端禮《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專心致志類名言句子
像那樣能夠達到精深的境地, 其根本在于內心。 而內心作為器官, 最為玄虛靈妙, 神奇難測。 它永遠作為身體的主宰, 用以統管一切事務, 而不能夠有片刻的不存在。 一不小心, 使之飛馳放縱,去追求身外的私利貪欲,那么就是自身無主,萬事無綱。即使瞬息之間, 都不能感覺心志所在, 何況長時間反復學習圣人的言論, 參照思考外界事物, 來探求經義名理的研究是否歸于正確得當呢?
上一篇:《誠能嚴恭寅畏,常存此心,使其終日儼然,不為物欲之所侵亂,則以之讀書,以之觀理,將無往而不通.以之應事,以之接物,將無所處而不當矣.此居敬持志所以為讀書之本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心潛于一,久而不移,而所讀之書,文意接連,血脈通貫,自然漸漬浹洽,心與理會,而善之為勸者深,惡之為戒者切矣.此循序致精所以為讀書之法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