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①。
【出處】
《三國志·魏書·王肅傳》。
【注釋】
①見:通“現(xiàn)”。理解,明白。
【譯文】
讀書的遍數(shù)多了,書中的意思自然就會明白。
【賞析與啟迪】
在求知的道路上,沒有任何捷徑可尋,唯有多讀、多看、勤思考,才能有所進步。
知識的獲得,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長期鉆研、反復琢磨的結果。再難懂的書,再深奧的道理,只有多讀、多思考,才能深入理解,融會貫通。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奏。”即使是同一本書,前后閱讀的效果也會有所差異。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首先就要做到多看多讀,在讀的過程中加深印象,進而準確地理解書中內(nèi)容。
唐代詩圣杜甫曾寫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詩句,說明了“讀”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在學習過程中,應當克服懶惰思想和畏難情緒。尤其是一些專業(yè)性較強的教科書,往往比較枯燥乏味,不及消遣類的書籍那么吸引人。但正是這類書籍,才能真正增長知識和技能,是你們將來步入社會后建功立業(yè)的利器。
走馬觀花、不求甚解的學習方法,除了耗費時間和精力,無法取得學習的實效。學習知識的不二法門,就是勤學苦讀。
上一篇:《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辭讓之心,禮之端也。》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