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的名言
我喜歡親近人們,
與其親近時,不但不輕視他人,
反而變得更加親密罷了。
——美國女作家 嘉特·史達茵
見人有難,便很自然地鼎力相助他人的善良人士,
在他幫人時,總是熱情有加、歡歡喜喜,
這種喜悅,使他領受到生存的意義。
世上有比這更快樂的嗎?
憧憬幸福的人,若能捫心自問,
哪怕只是一瞬間,他必能發現,
真正打從心底感覺到的喜悅,是那么多,
就像長在腳底下的雜草和在朝陽下
閃閃發光的露珠一樣。
——美國女教育家 海倫·凱勒
不計回報、熱情以赴的助人,使你喜悅無限,
而你也因此體驗到人生的意義。
——戴爾·卡耐基
和對方意見相左時,
千萬不可把敵意顯現出來;
應當努力把敬愛對方的心情,
付諸表情、行動或言語上。
——美國參議員 保羅·道格拉斯
即使煮一個蛋也有最好的方法,
那就是為了快樂而順暢地進行一件事所應采取的程序。
——英國教育家 愛默生
“緊閉的嘴巴,蒼蠅飛不進。”
讀了此句菲律賓諺語,經常為之感動。
——塞歐德亞·路茲威爾
若想獲知對方的本意,
就目不轉睛地凝視對方的臉,
看見其表情,就很容易抓住其言語的意思。
——英國政治家 吉斯·斐爾
我時常警惕自己:
不要與人發生正面沖突,也不要固執己見。
在表示自己的意見時,
也要盡量避免“的確”“無疑的”等等權威性的字眼,
應該用“照我的看法”“現在我是這樣想的……”
“照我的解釋……”或“或許……”
如果對方有了錯誤,也千萬別直接拆穿。
而應該這么說:“你的話固然不錯,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也許不適合吧?”
如果你換這種口吻對人講話,
將可以順利地與人交談下去,
也可借機將自己的意見適時地表白出來,
既可使對方容易了解,
又容易使他人心悅誠服。
如此,萬一你有錯誤,
亦不至于遭受很大的責難,
倘若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話,
對方自然會坦承他的錯誤。
對于生性急躁的人,使用這種方法,
最初,或許會感覺相當難以忍受,
但是,久而久之就會愈來愈順利,甚至成為習慣。
在這50年間,
從來沒有人聽我說過一句武斷的話。
直到我被選為市議員,常常需要發言,
這方法更使我受惠無窮。
我本來就不擅詞令,
往往要耗費相當多的時間來準備話題,
即使已經費心選擇了,
也不是完全都正確的,
再了不起這也僅僅是用詞不當,
現在我的主張,大致都能為人所接受了。
——美國科學家 班杰明·富蘭克林
既無背景又無實權的年輕人,
想在社會上爭得一席之地,
應要注意的事項如下:
第一,要獲得一個工作場所。
第二,避免多嘴。
第三,好好地觀察周圍的環境。
第四,誠實。
第五,致力于受到雇主重視。
第六,有禮貌。
——美國金融家 拉謝爾·雪基
即使世上只剩一個人,也還有與他親近的機會。
——古羅馬詩人 塞內加
你明天將遇見的人,
有四分之三的人們會拼命探尋——
“沒有人同意我的看法吧!”
如果你表示同意對方,你便會受人喜歡。
——戴爾·卡耐基
對方或許錯誤,
但他本身絕對不會認為自己有錯誤。
因此不要責難對方,
必須努力使對方理解。
聰明的人會致力于理解對方。
對方的思考、行動等等,
必定有其相當的理由。
我們必須探查出其理由——
如此,我們就能夠諒解對方的行動,
甚至掌握對方的性格,
看起來幾乎就像對方的化身一般。
——戴爾·卡耐基
承認本身的錯誤,
并非想象中那般困難。
要解決事情時,
虛心地承認自己的罪過是最重要的一點。
——英國政治家 班杰明·狄斯雷里
要改掉討厭別人的方法只有一個,
那就是尋找對方的長處,
而且你也必須能夠找到其長處。
——戴爾·卡耐基
再怎么愚笨的人也會找碴兒、挑毛病或訴苦——
而且愈是不中用的人愈會這么做。
——美國科學家 班杰明·富蘭克林
有許多人和人交談后,
讓人留下不講理的壞印象,
那是因為多數的人滿腦裝著自己想說的話,
而不去聽取對方的話之緣故。
——法國道德學家 羅斯福克
賢者不會貯藏財寶,
愈加施與他人時,
其財富愈加豐富——
圣人不積,
既以為人己愈有,
既以與人己愈多。
——老子
我們人類是群居的動物。
且也是以好意來認可同族之動物。
假如自己被自己所屬社團的每一分子完全背棄時,
那將是最殘酷的刑罰。
——美國心理學家 威廉·詹姆斯
這是我認識的最賢明的男子所說的話——
十之八九的人在其變得親切后,
都會比以前更受人歡迎。
——法蘭克·史威那東
北風和太陽曾經爭論著:
“我最強!”“不,我才是最強的!”
而正當雙方僵持不下時,
忽然發現有個身上緊緊裹著外套的旅人。
太陽說:“就這么辦吧!
誰先使那個男人的外套脫掉,
誰就是勝利者!
這是我所訂的辦法,
所以讓你先做吧!”
因此太陽躲到云層之后,
北風開始呼呼地刮起強勁的冷風。
但是愈是刮得起勁,
僅僅使旅人愈加抓緊外套罷了,
最后北風只好憤怒地停止刮風。
這時太陽就露出臉來,
使出全力開始照射旅人。
耐不住酷熱的旅人便開始松開其外套,
最后完全脫掉而跑到樹蔭下休息。
于是,太陽就得勝了。
——伊索寓言
面帶真誠的微笑,
不要戴上假面具。
誠心誠意,
無絲毫造作的親切,
是令人無法抗拒的。
只要我們永遠保持親切,
即使是個喪盡天良的人,
也必定會感動不已。
——古羅馬皇帝 奧雷斯
若為了要真正了解別人而努力,
只須在短短兩小時,
即可獲得無數友誼。
如此,比起為了使別人了解自己,
而費了兩年時間苦斗奮戰才獲得的友誼,
還要超出許多。
換句話說,
要獲得友誼的最好方法是:
先做對方的朋友。
——戴爾·卡耐基
請你想一想微笑的秘訣及其效果吧!
首先,你對人對事必須要出乎至誠,
假如你不留意這一點,
即使微笑了,也是很勉強的,
所以在人的面前,
要常常面露微笑,
對你將是很有幫助的。
面對微笑的人,
把幸福傳播給別人,
這種幸福,就像秋千一樣,
它會回到你自己的身邊來。
因為對方假如心情愉快,
不久臉上就會綻開微笑。
莞爾一笑,必能去除灰色的心情和冷漠的隔閡;
會心一笑,便能無言地傳達喜歡對方的真情。
這種心意傳達到對方,
對方也會喜歡我們的。
聽我的勸告吧,
養成一種微笑的習慣,
一定會使你左右逢源。
——戴爾·卡耐基
一旦進入一個新的團體,
便要入境問俗,
好好了解一下環境,
然后想辦法去適應它。
如此,你的交際應對,便能得心應手。
和人說話時,
常以“是這樣的嗎?”“不是這樣的嗎?”
這種留有余地的措辭,
而不用強迫命令似的口氣。
新進人員如果能客客氣氣向人請教,
對方也會對你生出好感,
自然也會爽快地傾囊相授。
反之,若你狂妄自大的話,
不過引起人家的輕蔑與批評罷了。
與人相交,若表現得太精明或太愚笨,
對你只有不利。
面對任何事情,都不要排拒。
如此你就能事事如意,
否則只好慘遭滑鐵盧。
如果你和一個你所瞧不起的人相處,
與其在臉上明顯地寫上敵意,
還不如在表面上時加贊賞。
因為稱贊比責備讓人受用得多,
至少也不至于惹人討厭。
當你稱贊一個人的優點時,
你便馬上能贏得對方的好感。
但若只是為了互相標榜,
則還是盡量避免為妙。
——英國科學家 牛頓
若翻開進步神速的人類歷史來看,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一個事實——
若訴之于沖動,
僅會招致對方的反感,
而無法達成自己的目的。
唯獨以道德的立場來說服人,
或是訴之于理性,
其提案才會被人接受。
——美國勞工領袖 撒彌爾·供帕斯
想獲得朋友,
使其想法和自己同步調之最確實的方法,
即是尊重對方的意見,并滿足對方的自尊心。
——戴爾·卡耐基
拉扯對方的紐扣或對方的手,
無法就此使人成為你的忠實聽眾。
如果對方不想聽你的話,
你不如閉上自己的嘴巴。
——英國政治家 吉斯·飛爾爵士
常年的經驗至少教會我們一件事:
即使對方說了不中聽的話,
與其嫌惡他,倒不如用積極的方法,
盡量轉移話題。
同時,一方面要表示尊重對方的意見,
如此,對方也會尊重你的意見。
——美國科學家 班杰明·富蘭克林
想巧妙地和極難相處的人交往,
必須表現出你的優點,讓對方發現,
并進而產生敬佩之心,
那么對方便會樂于與你相交了。
——美國心理學家 阿爾弗列·亞多拉
想結交朋友,
必須經常關心朋友的情形。
若能記住對方的姓名,
始表示你重視對方,
而你也能因此留給對方一個好印象。
反之,你的朋友若能記得你的名字,
便能提高你的自尊心了。
——戴爾·卡耐基
若真心地幫助他人,
自己也必定會獲得他人的幫助。
這是人生最美的一種報酬。
——美國思想家 愛默生
當我們攜手并進時,
你能幫我忙,我也能幫你忙。
人類的生命不會太長,
死了以后,便將永眠九泉。
所以,在這個世界上,
你必須去幫助別人。
——英國詩人 威廉·莫里斯
和自己的鄰居處得不好的人,
他的人生是痛苦的,
在他周遭的人也會跟著受苦,
人們之所以犯錯,
都是由于這些人攪和出來的。
做人最重要的,
而且最值得欣賞的,
即是要有和衷共濟的朋友,
將所有的人視為朋友。
如此,不論是戀愛或結婚,
才會有真正互助的伴侶。
——美國心理學家 阿爾弗列·亞多拉
倘若你想成為謙謙君子的話,
你應注意以下幾點,且要確實實行:
一、要熱心傾聽對方說話,
即使感到不耐煩,
也不要露出“我已經知道了!”的臉色。
二、對方說話時切勿插嘴,
即使他說的話很愚蠢,
你也要讓他說完,
即使你插了嘴,
也應該注意對方的反應如何。
三、對于首次會晤的人,
一定要牢記他的名字。
四、如果對方言語不當,
也不可指責他;
表示自己意見時,
必須等對方語畢,
然后再對他說:“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有不當之處,請你多多指教。”
五、不要露出自大的態度,
和任何人說話時,
只要有一絲輕蔑對方的表情,
立刻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
即使你確實比對方高明,
對方見你驕氣凌人,
當然不會心服口服,
甚至認為你不過僥幸罷了,
沒什么了不起。
六、倘若有不對的地方,
應該坦承不諱。
——戴爾·卡耐基
若對方摩拳擦掌地打過來,
我們也要不甘示弱地舉拳相迎。
但是若對方心平氣和地說:
“我們可以彼此好好地談談嗎?
萬一意見相違,我們不妨彼此研究解決之道。”
不久,你將會發現你們的意見并非如想象中那般差異,
只要互相容忍,好好商量,
問題終能迎刃而解。
——美國總統 威爾遜
稍微反省自己,
便知我們對別人的事一向漠不關心,
面對自己的事則念茲在茲。
如果你領悟到世界上的人都和自己抱持同樣的看法時,
便會像林肯、羅斯福一樣,
認為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公仆而已。
成功的交友秘訣,
在于把握到對方考慮的是什么,
而且要同情對方的立場,
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設想。
——美國政治家 康乃斯·古得
現代人的生活是非常忙碌的,
把重要的話講完后,
你就不必再滔滔不絕,
而應讓對方有發言的機會。
假如你以對方的事作為話題,
對方總是會側耳傾聽的。
——戴爾·卡耐基
——英國政治家 班杰明·戴斯特
每次與人見面,
就要想到應該如何親切待人。
一天終了,
你就要自我反省,
曾做了多少次親切的事。
也許你會覺得對人多親切一回,
會有什么大的意義呢!
而事實上它是意義重大的——
你待人親切就表示你喜歡對方,
而對方在某種程度下,他也會喜歡你的。
——艾伯特·修爾伊莎
給了他人,自己沒有損失。
獲得的人,也不會嫌多。
雖然僅是驚鴻一瞥,
卻令人刻骨銘心。
沒有它,富人無法過活;
有了它,窮人變得豐裕。
它能使家庭幸福,
使生意興隆,
使朋友心意相通。
是征人的休養,
是失意者的光明,
是傷心人的太陽,
也是憂郁者的解愁劑。
它是買不到、偷不得、搶不著的,
免費贈送之后才會有價值。
因圣誕節大甩賣而筋疲力盡的店員之中,
或許有些人臉上沒有掛著微笑,
在此致上萬分的歉意。
同時請來賓們帶著微笑來吧!
世界上沒有任何生物像人類那樣迫切地需要“微笑”!
——美國幽默作家 法蘭克·福烈查
當我8歲時,
某個周末我到斯特拉福德的琳杰嬸嬸家去玩。
傍晚有個中年男子來拜訪,
他和藹可親地和嬸嬸交談了一會兒,
不久就很熱心地開始和我談論游艇,
當時我正在熱衷于游艇,
所以對這陌生人很有好感。
那個人回去后,
我極力地稱贊這位訪客說:
“多么棒的人啊,我沒見過這么喜歡小船的人!”
嬸嬸立刻告訴我,
那位客人在紐約當律師,
他其實一點也不懂游艇而且對它也興趣缺缺。
我反問道:“那么為何剛剛他光談小船的事呢?”
嬸嬸告訴我說:“這是因為那個客人是個有教養的紳士,
他發現你熱衷于小船,所以光說你喜歡的話題,
好讓你感到愉快罷了!”
嬸嬸所說的話,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戴爾·卡耐基
有些人因長時期誤會而造成隔閡,
但卻不思化解之道。
有些人雖自知不應過于驕傲,
可是他并不注意仍時常與人發生爭論。
有些人與朋友相遇時,
總是板著臉,不理會他人,
即使他知道對方明天可能會死,
他會因此而懊悔,
可是他仍抵死不肯先和對方打招呼。
有些人明知鄰居會餓死,
他也只當著沒看見。
有些人明明心里想贊美他的朋友,
給朋友一點溫情,
但他始終不說出來,
讓他的朋友兀自煩惱。
假如你能悟得“人生苦短”這句話的真義,
你便會立刻補救這些缺失,
你應該立刻付諸行動,
否則機會稍縱即逝,
也許這輩子再也無法補救了。
——美國傳教士 菲力普·布洛克斯
你是否只從稱贊自己的人,
使自己開懷的人和站在自己一邊的人之中,
獲得教訓呢?
又:你是否從拒絕自己的人,
與自己敵對的人,
或自己爭論的人之中,
獲得很大的教訓?
——美國詩人 伍德·哈德曼
假如可以使對方開心的笑,
則你已開啟友誼之道。
假如你和對方一起笑,
就表示對方喜歡你了。
——戴爾·卡耐基
在爭論或反駁的情況下,
也許你會說得對方啞口無言,
你以為自己就是贏了嗎?
事實上,這只是一場假勝利——
因為你無法贏得他對你的好感。
——美國科學家 班杰明·富蘭克林
縱使我會說世上的一切語言,
又都說天使的話,但如果沒有愛,
我所講的都是沒有意義的話,
僅如同鑼鼓的嘈雜聲音而已!
我即使有先知之能,而且學問淵博,
更有移山填海之志,
卻沒有愛,我仍然一無是處。
就算我散盡財帛,救濟窮人;
或者肯舍己捐軀,
任人焚燒,但沒有愛,仍是毫無價值!
愛是恒久忍耐,又以慈悲為懷,
愛是永遠不存嫉妒,
不自吹自擂,不夸張狂妄,
不輕佻無禮,不自私自利,
不輕易動怒,不懷怨記恨。
愛能使人憎惡歪邪的事,
喜歡正義和真理。
愛也是對人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的。
我還記得年幼的時候,
無論思想、言語和判斷,都幼稚得很。
到我長大成人,一脫稚氣,
我就丟棄幼時所喜愛的一切東西了。
同樣的,我們今天對主的認識模糊不清,
而且是膚淺至極。
主來到之后,
我們就要面對面地看見它了。
關于它的事情,
我們也會知道得一清二楚,
如同認識我們一樣。
“信、望、愛”這三件事情都是永存不朽的。
和人訂下約會,
即是獲得對方信賴的象征。
若是不守約,
那等于盜取對方的東西——
并非盜取金錢財帛,
而是從人生銀行中盜取光陰——
而這些時間,你一輩子都無法還他。
——戴爾·卡耐基
真正的友誼是一棵成長緩慢的植物,
在長到可稱為友誼之前,
必須經得起危機四伏之考驗。
——美國總統 喬治·華盛頓
一輩子里從未親切地對待人,
從未給人真正的喜悅,
也從未幫助過他人,
就這樣地過了一生。
如此在年老時,
會有美妙的人生回憶嗎?
——美國實業家 約翰·瓦那美格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
處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中國智者 老子
如何言談得體和說話的內容有著同等的分量。
喜歡聽甜言蜜語的人,似乎比有判斷力的人多。
——英國政治家 吉斯·飛爾爵士
與惡人相交之秘訣僅有一個,
那就是將他視為高尚的紳士來看待,
臉上露出平等對待的態度。
如此一來,對方在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真情下,
自然會對你推心置腹、以誠相待了。
而當他一想到世上還有信他的人,
也會引以為傲!
——法國女作家 劉易斯·魯思
若要樹敵,
只要擺出不可侵的態度即可。
反之,若想要得到同伴,
只要幫助對方即可。
——法國道德學家 羅斯福克
縱然身處危急的生死關頭,
猶能考慮到人類悲憫之心
及支配人類的法則為何者,
必能得到最佳的報酬。
努力向上的人,
應當沒有時間和人吵架。
一想到吵架的結果,
不是不愉快就是失去自制力,
實在劃不來。
若自己有五分的道理,
再怎么重大的事情,
總該將有利的權益讓給對方;
縱然自己擁有十分的道理,
若只是一件小事情,
還是讓步較好。
在羊腸小道上碰到狗,
與其與狗爭道而被咬傷,
毋寧讓路給它要來得聰明些,
否則即使將狗殺死,
也無法使你的傷痕愈合。
——英國首相 丘吉爾
——美國總統 林肯
丈夫對妻子的感情應當像慈父、像朋友一樣,
切不可作威作褔,如同暴君。
——英國宗教家 杰勒米·帖拉
在一場激烈的爭辯里,
你說了許多口不擇言的話,
已經是愚蠢至極,
如果再形之于文,就更加不智了。
別人給你一封很失禮的信,
你也回他一封更失禮的信。
則你們兩人都可以將此信件丟到垃圾桶里去了。
——美國學者 耶伯特·哈法德
人類最必要的特質是什么呢?
管理者的能力、
偉大的精神力量、
親切的心、勇氣、幽默感——
這些都不是,
雖然它們都極重要,
但還有更重要的。
我個人認為那就是結交朋友的能力,
具體地說,即是“發掘朋友長處”的能力。
——戴爾·卡耐基
我們總是不肯以評估自己的尺度來衡量他人。
試圖說服對方,不可使用逼迫的手段。
有句諺語說:
“一滴蜂蜜,比一加侖膽汁捕得更多的蒼蠅。”
蒼蠅和人類是很相似的,
希望對方同意你的意見時,一定要知己知彼,
如此,你才能成為抓住對方心理的一滴蜂蜜,
這也才是說服對方之正途。
一旦你有辦法達到這個境界,
要使朋友欣然接受你的意見,
也就指日可待了。
相反的,
你沒有將你的意見適度地傳達予對方了解,
或限制對方的行為,蔑視對方的尊嚴……
對方就會堅持自己的看法,
抵死不肯屈從。到了這種程度,
即使你的意見是真理,他也不愿接受。
正如你的槍桿比鋼鐵還要堅硬猛銳,
經大力士奮力一擲,
也只像麥桿輕輕扔在烏龜的背上而渾然不覺一樣。
人類多數是這樣的:
設若一個領導者想要引導屬下,
向著他自己最關心的目標邁進,
如果連屬下的心理皆茫然不知,
那將會前功盡棄的!
——美國總統 林肯
“能夠原諒他,但卻無法忘記他的過錯。”
這句話之結局和“無法原諒他”是一樣的。
我們將已取消的契約書撕成兩半,
然后盡付一炬,
永遠不再讓人看到。
寬恕他人的態度,也應該如此。
——美國牧師 亨利·沃特·理查德
30年前,
我悟出嚴斥他人乃是愚蠢透頂之事。
能克服自己,已是很困難了,
何況上天未賜給人們同樣的智能,
所以,盡管你發牢騷也是枉然的。
——美國實業家 約翰·瓦那美格
所謂自私并非照著自己的希望而活,
而是強迫他人按照自己的希望而活。
另一方面,
不自私的人決不干涉他人的生活。
凡自私者,
若不把周遭的人套進一己的理想模式里,
他就快活不起來。
不自私的人尊重每個人的不同性格及各種差異,
并且樂意接納。
——英國作家 王爾德
對于人類而言,
自己仔細思考出來的意見,
遠比別人壓迫你接受的意見來得重要。
所以,強迫別人接受你的意見,
是很不智的做法,
你不妨給對方一些暗示,
讓他去思考并自己做出結論,
這就聰明得多了。
——戴爾·卡耐基
我們應該彼此互相尊敬,
反正彼此都不是偉大的人物,
還不出一百年,
人們就會把我們忘得一干二凈。
人生就是不要得意洋洋、冗長地陳述自己的事,
不如盡量簡短談話,
好讓對方有說話的機會。
——戴爾·卡耐基
待人要誠懇,
言談舉止要腳踏實地。
不要向人說教,
而要使人快樂。
假如你能博人一粲,
又能發人深省。
如此一來,
人家就會喜歡你,
也會相信你的話。
——美國政治家 阿爾弗烈·史密斯
我們必須為知識穿上禮儀之外衣,
而處世一定要圓滑。
因不具備禮儀的知識就如同偉大的鉆石裸石那般,
只能排列在柜子里,
用好奇的眼光去瀏覽,
當成稀有寶貝來珍惜它。
可是,若要令人激賞,
則需經過一番精心雕琢。
——英國政治家 吉斯·飛爾爵士
與人交談,
猶如彈奏豎琴一般,
縱然只彈著同一條弦,
也是相當辛苦。
當別人感到乏味時,
便要把弦按住,
使振動停止,
這其中更需要運用精湛的技巧。
——美國醫生兼散文作家 奧利華·荷姆茲
遇到對方的意見和你有所出入時,
你也不可以敲對方的頭,
試圖使對方開竅,
因10年前的你和現在的你,就有很大的差別,
懂得這層道理后,
應該敲的也許是你自己的頭了!
——美國教育家 普里斯
眼神、口吻,兩樣身體動作都可以指摘人家的錯誤,
但這和公然地罵他并沒有什么兩樣。
到底是為了什么而指摘對方的錯誤呢?
是為了獲取對方之同意?
不!沒有這個道理。
你指出他的錯,傷了他的自尊,
等于是給了他一巴掌,
他只會還擊,決不會改變他的觀念。
也許你可以搬出柏拉圖或康德學說來說服他,
但你仍然贏不到他的心,
因為你已傷害了他的感情。
——戴爾·卡耐基
想真正地受人歡迎,
必須對任何人都要表現出同樣快樂的樣子。
當然,與其努力取悅一個人,
毋寧使大家都高興。
擁有這種氣質的人縱然沒有很好的教養或機智,
只要有常識,其一言一行令人感到和藹可親的話,
比起那些擁有偉大的才能但卻欠缺此種氣質的人,
更能大大地打動人心。
——英國作家 約瑟夫·阿丁遜
言談舉止對于事情的影響何其大啊!
倘若以一種很冷漠的態度為他人服務,
自然不會有親切的表現。
就好像一個硬饅頭般,
“幾乎餓死的人,才會去吃它,
或許還會有塞住喉嚨的危險呢!”
你說不是嗎?
——古羅馬詩人 塞內加
我具有喚起他人之熱情的能力,
因為我認為對方是獨一無二的,
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之寶。
對于發揮一個人之長處而言,
贊美與鼓勵乃是最佳的方法。
沒有任何事物會像被上司斥責那樣,
危害個人的向上心的,
所以我絕對不責難他人。
我深信要使人工作,
獎勵乃是必需的,
因此我們要贊美別人,
而不要毀謗他人。
若想受人歡迎,
那就由衷地贊美,
毫不吝惜地給予鼓勵吧!
——美國實業家 查爾斯·休瓦夫
過去,我曾經會晤過世界上許多大人物,
但我從來沒有見過被人叱責之后,
比被人稱贊以后,更能把事情做好的人。
——美國實業家 查爾斯·休瓦夫
有些美國人對日本人心存優越感,
但日本人就是日本人,
他們也認為日本人遠比美國人更優秀。
至于印度人心中是否存有優越感,
這是他們的自由;
事實上,印度人也認為他們自己遠比外國人優秀,
故外國人從前面走過,其影子所遮的食物,
他們決不會再看它一眼。
那么愛斯基摩人心中是否也存有優越感?
其實這也是他們的自由。
但我來告訴你一些愛斯基摩人對白人的觀感吧。
在愛斯基摩人的社會中有一些流浪漢,
而他們將那些游手好閑的懶鬼稱為“白人”,
這是他們認為最嚴苛的侮辱的話。
任何民族都認為自己比其他民族偉大,
這會產生愛國心,也會引發戰爭。
不要忘記任何人都認為在某方面比他人優秀的事實;
想要確實地打擊對方的心,
就是否定對方,
把對方看成不重要之小人物。
——戴爾·卡耐基
根據現代科學的發現:
常被人稱贊的小孩,
比被人叱責的小孩聰明。
假如在你的部屬里有你不喜歡的人存在,
也許是因為你的做法的關系。
要注意,賞識是可以培育出能力的一股力量。
——英國實業家 湯姆斯·多來拉
不要和那種對他人的宏愿嗤之以鼻的人來往,
因為他們往往是個小人。
若和真正稱得上大人物的人會面時,
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
仿佛你也成為大人物了。
——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為了朋友,
無論多么重大的事情,都不要害怕。
同樣的,如果是好朋友,
無論多么卑微的事情,也不要覺得羞恥。
——英國政治家 菲力普·東尼
糾正朋友的缺點,
是友誼最嚴厲的考驗。
若是對方生氣或是厭惡的話,
倘使你基于對對方的深愛
而厚著臉皮去親近他或說些激勵的話,
都已毫無用處。
所以倘使你真正愛你的朋友,
就應避免得罪他,
你要出于愛心的婉言相勸,
才是真實的友情,
但這樣的朋友實在是太少了。
我們的敵人經常會說我們很好,
但卻會突然用劍刺過來。
——美國牧師 亨利·沃特·理查德
真正的朋友是推心置腹、肝膽相照。
給予適當的建議,
不顧危險地給予援助,
忍受一切,
勇敢地守護著朋友,
則你們的友誼將至死不渝。
——英國宗教家 威廉·潘
對方的一點點小缺失若你無法裝做沒看見,
那么友情就無法天長地久了。
——法國道德學家 拉·布琉伊爾
縱然努力地付出善意、心力和關懷,
也尚未能夠稱為是真正的友誼。
朋友并非如世間所說的僅是和諧地相處,
而應以一種優美的情操來相處。
因為即使是鄰居也會關心我們的生活起居,
所以你要記住“朋友之交,貴在相知”。
——古希臘政治家 索倫
再怎么富有的人,
或多或少都有求于人;
任何貧困的人,
或多或少對他的同胞也有貢獻。
別人來求你幫助時,
你一定要誠懇地接受,
這是為人的基本原則。
——教皇雷奧十三世
親密的朋友即是能夠開誠布公、暢所欲言的人,
在他的面前你可以推心置腹說出心中話。
好不容易才能遇到真誠無偽的人。
他甚至能夠舍棄人們身上所穿的最后一件內衣
——偽善、機巧。
因此,兩個人如同兩個分子產生化學變化而結合那般,
變成單純的一個個體。
所謂坦率地交談,
是不需看對方的臉色講話,
也不需迎合對方,
即能侃侃而談。
任何人獨處時,
內心都不會說謊;
若是那兒多了一個人進來,
偽善即開始產生。
若別人想要接近自己,
就會拿一些恭維的話來逢迎我們,
我們可以用謙虛而毫不在意的話打發過去。
將自己的真意加以蒙蔽,
對所有的人都客客氣氣地應付。
而且要時時稱贊他人。
因為名聲、才能、宗教、人道主義等充塞于人的心中。
如果我們對此表示懷疑,
就會阻礙了彼此的交際。
可是遇到了一個心理健全的朋友時,
我的權謀術策就會自動收斂,
而自然地流露出熱忱。
到那時,
我不必打躬作揖浪費唇舌來討好人,
而盡量享受交友的樂趣,
因此,“友誼”是自然界中一種矛盾而奧妙的情感。
世界上沒有和我完全一模一樣的人,
所以在我的面前,
盡管坐著一些如我一般操守高潔、性格多重,
而且有些孤僻的人,
但是他們的面貌形態,
絕對與我迥然不同。
因此,“朋友”可說是自然界的杰作。
——美國思想家 愛默生
你談話的對象,
他對他自己的事情比對你的事情的興趣要高出一百倍。
縱然某地發生餓死一百萬人之大饑荒,
但對個人而言,
自己的牙痛才是更重要的錐心刺痛。
頸子長出腫瘡,
遠比美國發生40次地震更教人關心。
與人交談時,
請好好地考慮這種現象吧!
——戴爾·卡耐基
天下只有一個方法可以叫任何人做任何事,
你曾想過嗎?是的,僅只一個方法,
那就是讓別人自己甘心去做。
記住了,再沒有別的方法。
當然你可以用槍抵著某人的胸口讓他把金表給你,
用威嚇也能強迫你的工人替你做工,
你也能用打罵恫嚇使小孩依你的意思行動,
但這些生硬的方法只能引起不良的反應。
記住,你能使人為你做事的方法,
只有一個,那就是——給人他所樂意接受的。
——戴爾·卡耐基
行動勝于雄辯,
所以你經常帶著微笑,
就表示著:
“我很喜歡你。
因為常能見到你,
我才感覺到非常的愉快。”
狗之所以受人寵愛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它一看到人,就猛搖尾巴,
把它整個臉從茸茸的毛發里露出來,
自然而然的,我們也會喜歡這條狗。
但虛偽的笑容,
只會被視為一種侮辱,
而引起憤怒,
所以你必須隨時打心底發出真心的微笑,
這才是令人溫暖的、價逾千金的微笑。
——戴爾·卡耐基
在缺乏自由的地方無法獲得真正的友情。
因為友情熱愛自由的空氣,
絕對不要把它推到狹隘、
陰暗的空間里去。
——英國宗教家 威廉·潘
年輕時代的朋友固然很好,
邁入老年以后的朋友則更值得珍惜。
年輕時,認為有朋友乃是理所當然,
而到了老年,才會領略擁有朋友之深層的意味所在。
——挪威作曲家 愛德華·葛力克
為何不用養育愛犬時所用的同樣方法,
應用于人類的身上呢?
為何以鞭代替肉,
以批評代替稱贊呢?
——戴爾·卡耐基
我們非常關心自己的健康;
其次,
我們會儲蓄錢財,
建造堅固的房子,
穿著溫暖華麗的衣裳,
可是我們最尊貴的“朋友”卻教人忽略了。
——美國思想家 愛默生
友情是化解悲傷之通路;
友情可柔化激情,
是受壓抑的感情之排泄管道,
是災難發生時之避難所,
能帶給我們開朗的心,
能代替我們傳達思想,
幫助我們達成心愿,
改善我們不滿意之處。
——英國宗教家 杰勒·帖拉
多給一點關注,
就可以給整個世界一點幸福。
如果看見孤零零的人或者意志消沉的人,
那么請當場給他兩三句溫柔的話吧!
或許到了第二天,
自己就會忘記這件事!
但受到你的親切相待的人,
也許將你所說的話刻骨銘心,
一輩子都不忘記!
——戴爾·卡耐基
見兒子們實在吵得不像話的父親,
領悟到光是用語言是沒有用的,
必須舉一些實例來讓他們明白道理。
于是就叫兒子們拿一束樹枝來,
要他們一個個地來折斷那樹枝,
但沒有任何人能夠整把地折斷。
老人又叫他們一枝枝地分開來折折看,
結果每個人都很容易地把它折斷。
父親就告訴兒子們說:
“兒子啊!若是你們兄弟能同心協力團結起來,
將沒有任何人可以打倒你們的。
但若你們感情不睦,
力量便一個個分散,
結果就要馬上遭人欺負了。”
——伊索寓言
不論與何種女性結為連理,
我總會努力使她幸福。
假如這種努力失敗了,
我的內心將會很難過的。
——美國總統 林肯
不可將愛和溫情秘密地收藏在珠寶箱中,
直到朋友臨死時才拿出來。
打開蓋子給朋友的人生充滿著甜美吧!
在他的耳朵可以聽得見、
心臟可以感動之際,
用快樂、開朗的言語和他說話吧!
——美國牧師 亨利·沃特·理查德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點,
因此決不可能有完美無缺的人。
我們總是忽略自己的缺點、關愛自己,
這種寬容的態度也應該拿來對待朋友才對。
——比利時 耶洛斯當
我的最大希望,
乃最終目的,
無非是想建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是所有事業努力的目標,
由此可以刺激所有希望的實現。
——英國詩人 撒彌爾·約翰遜
你不要老是惦記著自己的功勞和需求,
而應該想想朋友的長處,
但并非要你去拍馬屁,
而是要由衷地贊美你的朋友。
假如你由衷地佩服你朋友的長處,
你更應盡量夸獎他。
這些贊美的話,
縱然說話的你,已經忘記,
但接受的人卻永遠都不忘記、永遠都珍愛著它。
——戴爾·卡耐基
首先稱贊對方的優點,
然后再慢慢道出他的缺點,
如此效果會來得好一些。
把這個方法用到公司、工廠或家庭,
都能收到效果。
不管是對妻子、對小孩、對雙親,
甚至對全世界的人,
都是讓人聽得進去的。
——戴爾·卡耐基
如果你有“友情是很短暫的,
將來也可能得不到結果”的看法,
這是你沒有真正把友情當做一回事。
友情之道和自然法則、道德原理是如出一轍的,
并且是偉大而永恒的。
可是平凡的我們,
急于陶醉在友情的甘甜里,
因而只能對友情盡一點微薄的心意而已。
但是友情必須經歷長年累月的細心培養,
才能得到華美的果實。
我們不但不細心呵護友情,反而任意加以摧毀。
事實上,真正的友誼,
并非如同玻璃絲襪或窗欞上的霜一樣的短暫,
而應是世界上最堅固的東西。
友情應該用最嚴肅、最樸素的態度對待。
友情好比晴空的太陽,好比珍貴的禮物,
又好比在鄉間漫步一樣溫暖、充實你的心靈。
朋友交往,彼此要在人生的要求與立場上建立威信,
更必須以勇氣和智慧相結合來磨煉我們的人生。
友情決不可以落入平凡的形態里,
要盡量發揮我們活活潑潑的創造力,
使我們的人生富于色彩與理想。
——美國思想家 愛默生
女人會將生日與結婚紀念日看得非常重要——
何以會如此?
這是男人不解的謎。
因為縱然他們無法記住那么多日子,
也能好好地活下去。
一般男孩子對記日子的興趣缺缺,
也漠不關心,
可是我決不能忘記的日子是:
1479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1776年(美國獨立紀念日)、
我妻子的生日、我的結婚紀念日。
前面兩個日子,
當然不會忘記,
后面兩個日子,
我更難以忘懷。
——戴爾·卡耐基
一個家庭里能夠以愛心為主人,
以友情為訪客,
則這個家庭就可以稱得上“快樂家庭”了。
因為唯有這樣的家庭才是疲倦的身心休憩的地方。
——美國教育家 亨利·凡代克
如果與人爭辯后,
不想留有永生懊悔的話,
無論你是否有理,
也無論你是否有興趣,
總要洗耳恭聽對方的意見。
與人相交時,
不要忘了這句話——
“人并非理性的動物,
容易為感情所激動,
又是充滿了偏見和自尊的動物。”
——戴爾·卡耐基
年事漸高而無法得到新的朋友,
則必定會被孤獨困擾一生。
必須記住友情之維護乃是不可怠慢的。
非常冷淡地對待朋友,
一句體貼的話也不說,
這種人就是扼殺友情的人,
就是把人生旅途中若干無價的慰藉,
親手舍棄掉之傻瓜。
——英國詩人 撒彌爾·約翰遜
將教育子女的責任也全推給妻子,
則無論是誰都將蒙受其害,
這種傷害最后都會報應到你的身上。
因為你原可把教育孩子當做一種激勵自己的方式,
它能幫助自己成長。
而今卻推托給妻子承擔,
就等于將機會拋棄一樣。
——法國教育家 阿休里·蒙塔基
我有今日的成就,
全要歸之于吾妻之功勞。
她在少女時代就是我的好朋友,
經常為懦弱的我打氣。
結婚后激勵我儲蓄、做好投資、替我攢積財產。
我們有五個可愛的小孩,拜妻所賜,
我們的家庭非常幸福美滿。
我若是有一點點成就、一絲絲的名氣,
這全都是吾妻之功勞。
——美國喜劇作家 愛丁·堪塔
若是某處有個女人甘心為我牽掛、
為我準備晚餐、等待我的歸來的話,
我愿舍棄我的才能和寫作。
——俄國作家 伊凡
欲建立“幸福的家庭”須具備6個條件。
第一,家庭架構要結實。
第二,家庭要整理得有條不紊。
第三,要充滿愛心,使你家庭溫暖。
第四,要以明朗的態度面對現實生活。
第五,要用勤勉的通風器使空氣新鮮。
第六,每天說些體貼的話。
這6個條件正像是抵御風雨交加的屋頂,
有如照耀家庭的陽光。
這些比神的祝福還要好!
——美國政治家 亞歷山大·漢彌頓
即使下大雨、刮大風、洪水來襲,
而房子仍然屹立不倒,
因為它根基穩固。
——《馬太福音》
若這世上有真正的幸福,
那大概要在愛與信賴與日俱增的家庭中才可發現吧!
在那兒,
人生的必需品不須從激烈的對立中即可得到;
至于奢侈則必須在慎重地考慮后才花用。
——英國科學家 牛頓
美國的前途,全都托付在家庭和學校的手上。
因為小孩不論變好或變壞,
完全決定于他所受的教育,
因此我們必須好好地注意到底要如何教導小孩,
并徹底了解他們的世界,是為當務之急。
——美國哲學家 亞當斯
不要記恨芝麻小事,
還是直截了當承認自己的錯誤吧!
頑固浮夸,乃是小人之舉。
面露笑容,與人握手承認錯誤,
把一切的不快付諸流水,才是大人物的作風。
——戴爾·卡耐基
聽到小孩子的愿望后不可以笑他。
對于小孩子而言,
你的笑大都含有嘲笑之意味。
而沒有任何事物會比嘲笑還教人痛苦的。
當孩子說出連本身都不大明白的愿望時,
雙親所應當做之事,
乃是針對這個愿望,
將你所有的觀點一一地告訴他,
然后盡可能地建議他要如何去達成這個目標。
最后,勸他放手去做。
而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能夠做到的事,
千萬不要替他做,
我們不能剝奪孩子自己奮斗成功之特權和喜悅。
——戴爾·卡耐基
如果一天當中能夠表現出親切與憐憫,
應該還可以繼續到第二天的。
這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請你從現在就開始吧。
——戴爾·卡耐基
假如你將愛護小孩的感情移到庭院的草木上,
現在庭院中的雜草,將來便成了一片叢林了。
——法國女作家 露沙·巴巴克
愛情具有抵抗所有的暴力摧殘之力量,
但卻受不了像北極冰山那樣長期的冷漠。
——英國政治家 史考特爵士
其重要性僅次于選擇丈夫者,
大概是結婚后之禮儀吧!
僅在客人來訪時禮貌周到,
客人一走便對丈夫咆哮相向的女人,
是任何男人都無法忍受的。
——法國作家 伍爾塔·達洛休夫人
當你叱責小孩之時,
在盛怒下掌摑他的臉頰,
這種羞恥恐怕他一輩子也忘不掉。
因此,絕對不可無情地責打小孩。
——英國文學家 蕭伯納
我們要舍棄“是自己,不是別人”的念頭,
要以別人之眼來觀察事物,
要以別人之耳來聽斷事物。
不斷的吸收,也不斷的給予,
于是大地、海洋、天空和包羅在此的一切,
都可以凝縮為一體。
我們隨時要有犧牲的決心,
并且放棄自己的個性,加倍的奉獻,這就是愛!
——德國哲學家 歌德
獨身者比有太太的人糟糕;
因為他們像剪刀的單片一樣,
是個不完全的動物。
——美國科學家 班杰明·富蘭克林
神教我們認識“愛”,認識“真理”,
同時也告訴我們對家族應盡何種義務。
因為我們并非生來像林中小鳥自由自在地翱翔,
而必須組成團體,每天都在這世界上最初的教會——
“家庭”里成長。于是“愛”就這樣產生了。
——美國牧師 亨利·沃特·理查德
懂得彼此表情的意味,
任何話都易于猜透的時候,
比起拐彎抹角,繞了一大圈的話,
更能傳達意思。
如果彼此相愛,
即使是枯燥無味的“是”或“否”,
也自有其親切悅耳的意味。
在所有人際關系之中最親密者,
不外乎堅定的相愛。
愛就像畫圓圈或做游戲的小孩一樣,
彼此無需言傳,即可意會。
于是,只要兩人在一起,
便會“心有靈犀一點通”了。
真正的相愛,
即使沒有表情、沒有言語,
都會情投意合,如膠似漆。
彼此間知道了對方的長處與短處之后,
便可相輔相成,討對方的歡心。
愛,是遵循自然法則而衍生的;
愛,是由于心靈默契而獲得的。
輕易想要獲得他人垂青,是無理的。
相愛的雙方,
彼此所需的諒解,遠超乎知識之上。
因愛而結合的人,
不會像別種關系一樣,輕易地拋棄對方,
使愛擁有一層驚人的力量,
也可以產生互信之心。
夫婦之間,透過肉體的關系,
可以培養出更多的話題,更多令人驚訝的力量。
在彼此擁抱時,所激發的念頭,
若用言語來表示的話,就變得毫無趣味了。
——英國文學家 史蒂文森
我們夫婦自結婚以來,極為恩愛。
我們是在1905年初夏訂婚,
同年的10月4日在巴蒙特的巴寧頓我太太家成婚的,
因為這層關系,當時便生出很多流言蜚語,
但這也正是考驗我們感情的機會。
我們都認為彼此是為愛對方而生的。
差不多有百分之一的世紀,
我太太始終在照顧著我虛弱的身體,
所以我對她溫柔的善心感到非常欣慰。
——美國總統 柯立茲
不與人爭論,這是處理爭論的最好方法,
要像躲避響尾蛇一樣躲開它。
開始爭論時,十之八九,
雙方都認為自己的說法是對的,
而且越想越自以為是,越辯越堅持己見。
口舌之辯是沒有一方獲勝的。
輸了就是輸了,贏了還是輸了。
何故?
假如你說得對方啞口無言,
你的內心也不見得會舒坦。
而假如你使對方有自卑感,
或傷害對方的自尊心時,
盡管你獲逞一時口舌之快,
但你贏得的——也許只是對方對你一輩子的懷恨在心。
——戴爾·卡耐基
為了家庭而儲存的金錢,
要能作最好的運用;
那么,即使妻子衣著普通,
丈夫也會喜歡。
反之亦然。
——英國詩人 撒彌爾·約翰遜
婚姻之所以會發生裂痕,
最初都是由疏于小小的關懷促成的。
婚姻的幸福是很微妙的,
切不可粗枝大葉地應付。
它也像一種很敏感的植物,
若沒有以憐惜之心多加照顧,便可能傷害它。
不聞不問,終究造成隔閡,
如果再疑神疑鬼,它就要宣告破裂了。
要使婚姻開出幸福的花朵,
要不斷地對它灌注體貼入微的愛情。
只要有溫馨、憐惜的光輝照耀,
就會展開一片繽紛多彩、花團錦簇的欣欣景象來。
有了如銅墻鐵壁般的“信賴”加以拱衛,
在這種情況下成長的婚姻,
無論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
綻開的花朵都是芳香撲鼻的,
即使到了寂寞的老年,也是無限的甜美。
——英國宗教家 托馬斯·史布拉特
我們應該為別人的快樂而奉獻自己、忘掉自己。
每天一定要留意一些為人喜歡的善行。
——戴爾·卡耐基
在我妻子燦爛的人生里,
也曾遭遇到別人所沒有的悲哀,
但她卻具有一般人所缺少的愛心及特殊的觀察力,
更有著高尚的、賢淑的慧心。
40年來,由于她始終不渝的犧牲奉獻,
因此,我的計劃和我的事業,始得順利進行。
——英國歷史學家 托馬斯·卡萊爾
在精神病理學家的范疇里,
經由我們所發現的事例證明了我們豐富的知識,
但是也經常忘掉了它的原則——
人生最大的滿足,是不能用金錢買到的……
也就是說,誠實、奉獻、忠誠等,
是不能以金錢購得。
“滿足”是幸福人生的基本要素,
能否“滿足”夫婦彼此的心靈,
就要看你是否找到一個與你通力合作、
互相敬愛、互相信賴的伴侶?
——美國醫學家 威廉·美寧格博士
上一篇:《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