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誠,五常①之本,百行②之源也。
【出處】
《通書·誠下》,作者周敦頤,北宋著名哲學家,理學派開山鼻祖,作《太極圖說》、《通書》。
【注釋】
①五常:即仁、義、禮、智、信。②行:行為。這里指善行。
【譯文】
誠是五常的基礎,也是人的各種善行的根源。
【賞析與啟迪】
儒家認為,仁、義、禮、智、信是社會生活中五種最高層次的倫理,其中誠信是最根本的原則。對于一個國家而言,誠信是立國之本;對于一個企業而言,誠信是立業之本。很難設想,一個不講誠信的企業是一個對社會負責的企業。
誠信既然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是否誠實守信就決定了你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質量。失信于人,說話不算數,許諾不兌現,意味著你丟失了人之為人的起碼品質,意味著在別人的眼中你失去了為人的信譽。
一個人種下什么,就會收獲什么。種下欺騙,就會收獲欺騙;種下坦誠,就會收獲坦誠。對青少年學生而言,培養誠信的品格,就是塑造健康人格的第一步。
上一篇:《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讀書百遍而義自見?!纷g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