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禮者,民之紀①,紀亂則民失②。亂紀失民,危道③也。
【出處】
《晏子春秋·諫下》,作者晏嬰,春秋時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春秋》是中國最古老的傳說故事集。
【注釋】
①紀:綱紀,紀律。②失:失去行為準則。③危道:危險的道路。
【譯文】
禮儀制度是人民遵守的綱紀,綱紀混亂了,人民就會失去行動的準則。綱紀混亂,人民失去行動準則,這是一條多么危險的道路啊!
【賞析與啟迪】
從古至今,禮儀制度就是社會道德的基石,是衡量一個社會道德風尚好壞的重要標志。只有人人都講社會公德,并依照社會公德的標準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整個社會才能不斷發展進步。
校園是青少年學生生活、學習、娛樂、鍛煉的公共場所,有著一系列規章制度來約束眾多學生的行為。受環境條件的限制和集中施教的需要,在校學生之間的交往比較頻繁,發生矛盾與摩擦的幾率相對較大,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相處時謙遜禮讓、寬容大度、互幫互助、和善友愛,這樣就有助于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相互間的共同進步。
上一篇:《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奉勸人行方便事,得饒人處且饒人。》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