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①之以德,齊②之以禮,有恥且格③。
【出處】
《論語·為政》。
【注釋】
①道:同“導”,誘導。②齊:約束。③格:糾正。
【譯文】
通過道德教育完善自己的品德,用禮儀來規范、約束自己的言行,人就有了羞恥心,并能積極改正錯誤。
【賞析與啟迪】
孔子認為,政令、刑罰雖然可以威懾并懲罰犯罪,但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惡念。只有通過一系列的道德品質教育,從思想上修正和完善人生價值觀念,并在生活點滴中養成循禮、守禮和講禮的習慣,人就有了羞恥心和恥辱感,就能自覺棄惡揚善,遵紀守法。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這是孔子對君子人格的高度概括。所謂“文”,就是個人外在的行為表現。所謂“質”,主要指人的道德品質。只有品行端正的人,才能算是“君子”,才會得到社會認可,受到他人尊重。
禮儀,是社會文明和個人道德修養的標志之一,從廣義上講,它包括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大公無私、舍己為人、互幫互助、尊老愛幼等方面的內容。
上一篇:《辭讓之心,禮之端也。》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