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忍耐,成就大業
曾國藩一生雖不能算是立下不世之功,但也成為清代數一數二的大人物。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這和他終身所奉行的也是為人們所推崇的“堅忍”是密不可分的。在青少年時代,他靠堅忍的苦讀博取了功名,取得了進身之階;到中年以后,他更是靠堅忍戰勝了重重磨難。
曾國藩在江西帶兵的時候,當時雖是督師,但實屬客居的地位。因為他所處的環境,籌兵籌餉,一無實權,二無實力,州縣官都不聽他的話,各省督撫又常常為難他,只有胡林翼是誠心幫他的忙。他好像一個道義上的統帥,這樣帶兵打仗當然是屢遭敗績。這時,曾國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堅忍。他在父親去世、棄軍回籍奔喪、甚至欲急流勇退的情勢下,耐心地聽取了朋友的規勸,并且深刻地做了自我反省。
曾國藩反省自己率湘軍東征以來,有勝有敗,四處碰壁,究其原因,固然是由于沒有得到清政府的充分信任而未授予地方實權所致。同時,他也感悟到自己在為人處世方面也有很多弱點——固執己見,自命不凡,一味蠻干。后來,他在寫給弟弟的信中,談到由于改變了處世方法所帶來的收獲,無非是“堅”中多了一些“忍”,結合時勢把“堅忍”二者的關系處理得更為妥帖了??窟@種堅忍,曾國藩終于走出了那種陰霾籠罩的心境,度過了那段痛苦的日子。因此曾國藩在他的處世中,特別偏愛“堅忍”,他說:司馬遷崇尚黃老,敬仰游俠,班固以此來譏諷他,確合事實。敬仰游俠,所以多次稱贊堅忍卓絕的操行。比如屈原、虞卿、田橫、侯嬴、田光以及貫高都是此類人物。
“河防”是曾國藩和劉銘傳二人共同提出的鎮壓捻軍的策略。但由于“河防”的效果沒有盡快地顯示出來,曾國藩也就沒有因此而得到業績。于是,很多人開始議論,認為“河防”沒有什么作用,并提議將其廢止。由于鎮壓捻軍不力,曾國藩在不久后便離職,不再負責此事。
然而曾國藩并沒有放棄“河防”,他將希望寄托在劉銘傳身上,希望他能夠不為輿論所動搖,一定要堅持到最后。為了能夠堅定劉銘傳的信念,加強其信心,曾國藩還舉了很多例子。比如,在平定太平軍的過程中,自己屢次失敗,結果憑著頑強的意志,咬著牙最終還是挺過來。
劉銘傳沒有辜負曾國藩的希望,他抱著堅定的信念,相信“河防”定能夠起到鎮壓捻軍的效果。作為李鴻章的一位大將,他不僅要抵抗住外來的壓力,而且還要受到李鴻章的管制。然而劉銘傳沒有退縮,仍然堅持“河防”策略,并使得統帥李鴻章接受他與曾國藩提出的這個策略,最終將捻軍鎮壓了下去。
曾國藩曾說:“天下事果能忍耐不懈,總可有志竟成?!薄叭棠汀笔莾蓚€奧妙的字,可理解為銳意進取、挺而不軟弱、持之以恒、能屈能伸、不計屈辱;又說人要自強:“自古圣賢立德,豪杰立功,成功還是不成功,一開始是難以預料的,只是日積月累,全在你自己了??鬃铀f的‘誰敢侮’,孟子所說的‘強為善’都是這個意思?!边€說人應有恒:“凡是做一件事,無論艱險還是平易,都必須埋頭去做。掘井只要不停地去挖,終究有一天會出水的……如果觀望猶豫,半途而廢,不僅對于用兵會一無所成,就是干別的事也會因自己停止而完不成?!?/p>
從曾國藩的“忍”以及他所做出的成績中可以看出,他一生事業有成、官運亨通便是緣于“忍耐”二字。
上一篇:堅持學習,完成巨著
下一篇:處事無窮進境,為學要不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