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說·世說新語·桓公入洛輕詆門》原文、賞析、鑒賞
桓公入洛,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 “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袁虎率爾對日: “運自有廢興,豈必諸人之過?”桓公懔然作色,顧謂四坐曰: “諸君頗聞劉景升不?有大牛重千斤,噉芻豆十倍于常牛,負重致遠,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荊州,烹以饗士卒,于時莫不稱快。”意以況袁。四坐既駭,袁亦失色。
本篇所說的桓公,即桓溫,他在東晉是握有兵權的人物,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據史學家考證:桓公入洛,在永和十二年(356)伐姚襄時, 過淮、泗在太和四年(369)征慕容時, 前后相差十三、四年,《世說新語》將二事并舉是失察的。“平乘樓”是樓船戰艦的名字。當桓溫過淮河、泗水,踏上北方的土地,登上樓船,縱目眺望中原時,他發出這樣的感慨:造成北中國淪陷使百年來華屋山丘城邑變成廢墟,王夷甫等人是不能不負有責任的。王夷甫即王衍,官司徒,西晉亡降石勒,后被石勒殺。擅清談,臨死悔悟清談誤國,桓溫對他的指責是對的。但是身為桓溫的大司馬府的記室參軍的袁虎卻發表了與桓溫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國運有興有廢,王夷甫諸人未必有什么過錯。袁虎為何維護王夷甫呢?因為他本人也是個尚清談的老、莊之徒。桓溫聽到袁虎的話,當然大為不高興,所以“懔然正色”地用三國時劉表的故事來暗罵袁虎是一頭能吃不能負重致遠的蠢牛。他說:有一頭千斤重的大牛,吃草料十倍于一般的牛,但干起活來不如一頭瘦弱的雌牛牸,曹操入荊州,烹此牛以饗士卒,當時眾人無不稱快。真是罵得痛快淋漓。桓溫把袁虎比作牛,實際是諷刺他只是白白消耗國家的俸祿,不能為國家辦點實事。這一番議論,使得四座之人大為驚駭。袁虎也面慚耳熱。
小說用桓溫與袁虎的往返對話表現桓溫對清談誤國者及袁虎的詆毀,桓溫的語言犀利,機鋒咄咄逼人,又能用比喻來指桑罵槐,生動地描繪出桓溫的鮮明個性和袁虎的窘相,對祖述玄虛的中朝名士來說,這是一篇絕妙的諷刺小品。
上一篇:《明代文學·張岱·柳敬亭說書》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遼金文學·完顏》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