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張岱·柳敬亭說書》原文、賞析、鑒賞
南京柳麻子,黧黑〔2〕,滿面亸吚〔3〕,悠悠忽忽〔4〕,土木形骸〔5〕。善說書,一日說書一回,定價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6〕,常不得空。 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7〕,王月生〔8〕、柳麻子是也。
余聽其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白文〔9〕,與本傳大異〔10〕。 其描寫刻畫,微入毫發,然又找截干凈〔11〕,并不嘮叨。夬聲如巨鐘〔12〕,說至筋節處〔13〕,叱咤叫喊,洶洶崩屋〔14〕。武松到店沽酒,店內無人,謈地一聲吼〔15〕,店中空缸空甓〔16〕,皆甕甕有聲〔17〕。閑中著色〔18〕,細微至此。 主人必屏息靜坐,傾耳聽之,彼方掉舌〔19〕,稍見下人呫嗶耳語〔20〕,聽者欠伸有倦色〔21〕,輒不言,故不得強〔22〕。 每至丙夜〔23〕,拭桌剪燈〔24〕,素甆靜遞〔25〕,款款言之,真疾徐輕重,吞吐抑揚,人情入理,入筋入骨〔26〕,摘世上說書之耳〔27〕,而使之諦聽,不怕其齰舌死也〔28〕。
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29〕,眼目流利,衣服恬靜〔30〕,直與王月生同其婉孌〔31〕,故其行情正等。
〔1〕本篇選自張岱的《陶庵夢憶》,文中描述柳敬亭說書情況。 柳敬亭,名逢春,號敬亭,明末著名的說書藝人,曾為馬士英、阮大鋮幕客,因憎惡二人奸邪,而轉投左良玉門下,左良玉死后他流落民間,說書度日,晚年窮困潦倒,年八十余而卒。 張岱(公元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好山水,品藝讀書,無意于科舉仕進。明王朝滅亡后,隱居于浙江剡溪山中,專心著述。張岱在明末堪稱散文大家,作品題材廣泛,文筆干練,其小品文聲譽尤高。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嫏嬛文集》、《石匱書》等。
〔2〕黧(li)黑:黑黃色。
〔3〕亸:同“疤”。吚(lei):疙瘩。
〔4〕悠悠忽忽:形容柳敬亭為人舉止隨隨便便。
〔5〕土木形骸:謂形體像泥塑木雕的一般呆板。
〔6〕書帕:指錢財禮物。明代官場送禮,早先為一書一帕(帕,是錦帕,用以包書),稱書帕。萬歷后改為白金,后人便以書帕指代財物。下定:預先將酬金送去,預定好節目、時間。
〔7〕行(hang)情人:指受聽眾歡迎、紅極一時的人。
〔8〕王月生:當時南京名妓。《陶庵夢憶》卷八《王月生》條說:“富商權胥得其主席半晌,先一日送書帕,非十金則五金,不敢褻訂。”
〔9〕白文:南方說書有“大書”和“小書”之別。“大書”是白文,只說不唱,重在語言、表情、聲勢;“小書”則說唱兼有而尤重唱。
〔10〕本傳:指《水滸傳》中有關武松打虎的章節。
〔11〕找截干凈:補充和刪節都很得當。找,找補,指對原書不足處加以補充發揮。截,弄斷,指對原書冗長的部分加以刪節。
〔12〕夬(bo guai):形容柳敬亭說書時發出的聲音。
〔13〕筋節:關節,關鍵處。
〔14〕洶洶崩屋:喊聲震屋。洶洶,迅猛的喧嘩聲。
〔15〕謈(pao):大聲呼叫。
〔16〕甓(pi):磚。這里指瓦器。
〔17〕甕甕:即“嗡嗡”,象聲詞。
〔18〕閑中著色:在非緊要的地方加以渲染描繪。
〔19〕掉舌:指開口說話。
〔20〕下人:指侍從。呫嗶(che bi):疑為“呫囁”,形容低聲細語。
〔21〕欠伸:打呵欠,伸懶腰。
〔22〕強:勉強。
〔23〕丙夜:即“午夜”。半夜時分。
〔24〕剪燈:剪燈花。
〔25〕素甆:潔白雅凈的瓷茶具。 甆,同“瓷”。
〔26〕入筋入骨:深入筋骨,喻深入聽眾之心。
〔27〕摘:“揪”、“拎”之意。 說書:說書人。
〔28〕齰(ze)舌:咬舌。此處指羞愧。《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必內愧,杜門齚舌自殺。”
〔29〕口角波俏:口齒伶俐,談吐風趣。
〔30〕恬靜:素雅。
〔31〕婉孌(luan):美好。
本文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柳敬亭的說書藝術,將其說書時的聲情語態、性格、特點等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作者除了正面描寫外,還從側面作了烘托,不僅寫了下定預約早,酬金高,還與名妓并提,以表現柳敬亭說書藝術的高超和受人歡迎,生動傳神。
上一篇:《茅盾·林家鋪子》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四、小說·世說新語·桓公入洛輕詆門》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