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蘇軾·水調歌頭》原文、賞析、鑒賞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2〕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3〕我欲乘風歸去,〔4〕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5〕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6〕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7〕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8〕
〔1〕這首詞寫在神宗熙寧九年中秋節(jié),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歡飲到天亮,乘醉作此篇,寄給在濟南的弟弟蘇轍(字子由)。《水調》是隋煬帝開鑿汴河時所制大曲,由幾個樂章組成。《水調歌頭》是截取《水調》開頭一段所制的詞調。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詞譜以蘇軾此詞為正體。蘇軾(公元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仁宗嘉祐二年進士。神宗時因上書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外放,歷知杭、密、徐、湖諸州,復以“烏臺詩案”被彈劾以詩訕謗朝廷,下御史臺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哲宗時舊黨執(zhí)政,內調中書舍人,擢禮部尚書、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又因反對全面廢除新法,外放知杭、潁、揚、定諸州,復因哲宗罷斥舊黨,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州市),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赦還,卒于常州旅舍。謚文忠。蘇軾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詩開宋代新風,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散文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其弟合稱“三蘇”;書法為北宋“米、蔡、蘇、黃”四大家之一,繪畫也為一代名家,詞作約三百首,一掃五代余風,開創(chuàng)豪放詞派,擴展了詞的題材領域,并敢于突破聲律和以詩為詞,樹立了詞史上的里程碑,大大促進了宋詞的發(fā)展,使宋詞進入鼎盛時期。
〔2〕把酒:端起酒杯。取意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3〕天上宮闕:傳說天上神仙居住有宮殿,這里指月宮。今夕是何年:取自托名牛僧儒所著傳奇《周秦行紀》詩:“香風引到大羅天,月地云階拜洞仙。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4〕乘風歸去:《列子·黃帝》:“列子乘風而歸,隨風雨東……竟不知風乘我耶,我乘風耶?”李白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蘇軾此處有自比之意,欲像仙人一樣乘風而歸天上宮闕。
〔5〕起舞弄清影:取意李白《月下獨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
〔6〕“轉朱閣”三句:月亮轉向紅漆的樓閣,照進鏤雕花紋圖案的門窗,照著失眠的人。
〔7〕“不應有恨”二句:對月發(fā)問,月亮對人不會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常在人們分離的時候這么圓呢?
〔8〕嬋娟:本指月宮仙女嫦娥,這里借指美好的月光。結尾這句說:分隔千里而共同欣賞美好的月色。取意許渾《懷江南同志》:“唯應洞庭月,萬里共嬋娟。”
蘇軾這首中秋詞,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歷代評家稱為中秋詞的絕唱。上片賞月,因月而引發(fā)對于天上仙境的遐思奇想,有政治失意的寥落的情懷,抑郁的心境,也有出世的思想,但又有對生活的熱愛和曠達的人生哲理,終究是熱愛人生的美好。下片懷親,卻又更進一層,提出自然和人生變動不居的規(guī)律,表現(xiàn)了隨緣而適的豁達胸襟,對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寄予美好的祝愿。因而,詞中的抒情形象具有更為深廣的內容,它不使人消沉悲觀,而促人奮發(fā)向上。這是千年來此詞普遍為人們傳誦的主要原因。全詞以中秋月為線索,把關于月亮的神話傳說與前人流傳最廣的詩句融會,經(jīng)過適當?shù)母脑炫c巧妙的安排,創(chuàng)造出完美而又嶄新的藝術境界,情思纏綿,意象含蘊深長。
上一篇:《宋代文學·陳亮·水調歌頭》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宋代文學·辛棄疾·永遇樂》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