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樗櫟庸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樗櫟庸材:chū lì yōng cái
詞源:《莊子·逍遙游》:“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涂,匠者不顧。’”
詞由:有一次,惠施對莊子說:“我現在有一棵大樹,人人都說是沒有什么用處的東西。它的主干粗壯極了,可是彎彎曲曲,一點也不直;它的枝干呢?卷曲起來,也不符合什么標準,什么用場都派不上。它長在大路邊上,可沒有一個匠人看得上它。照你的看法,這不就是大而無用,大家都丟棄它嗎?”莊子回答他說:“你有大樹,怕它沒有什么用處,那為什么不把它移到沒有樹木的地方去呢?那時你睡在它下面休息,也不必動用刀斧了。這還有什么可擔憂的?”
詞義:象樗櫟那樣沒有什么用處的人。樗櫟:不成材的樹木。比喻平庸無用的人。
書證: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天下高賢,無有出先生者。’庶曰:‘某樗櫟庸材,何敢當此重譽。’”
上一篇:成語《夢筆生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