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
“形”是形聲字。小篆從彡(紋飾),幵聲。隸變后楷書“形”。
《說文·彡部》:“形,象形也。從彡,幵聲。”(形,描畫成物體的形狀。從彡,幵聲。)
“形”的本義為形體。如《孟子·盡心上》:“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踐形。”朱熹集注:“人之有形有色,無不各有自然之理,所謂天性也。”引申指容色、容貌。如《谷梁傳·桓公十四年》:“望遠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范甯注:“貌,姿體;形,容色也。”
又引申指情勢、形勢。如司馬遷《報任安書》:“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又引申指形成。進而引申指顯露、表現。如《孟子·告子下》:“有諸內,必形諸外。”又引申指比較、對照。如“相形見絀”,意思是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
上一篇:《彗》字義,《彗》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彗》
下一篇:《徹》字義,《徹》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