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學(xué)·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原文、賞析、鑒賞
海客談瀛州,煙濤微茫信難求。〔2〕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3〕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4〕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5〕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6〕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7〕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8〕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9〕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10〕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1〕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12〕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13〕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14〕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15〕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16〕虎鼓瑟兮鸞回車,〔17〕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18〕惟覺時(shí)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19〕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shí)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20〕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21〕
〔1〕李白離長安后,游歷梁宋、齊魯,返東魯省親,次年南游吳越,這是南游前告別東魯?shù)呐笥褧r(shí)所作,時(shí)在開元四年。詩題一作《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天姥(mu)山,在今浙江省嵊縣東,傳說登山可聽到天姥的歌聲,故名。自晉以來,天姥山是名流隱逸之地,詩題作“夢游”,他實(shí)際尚未來到,而是根據(jù)傳說和記載,馳騁豐富的想象,以“夢游”的說辭,創(chuàng)造了一個(gè)神仙世界,寄托自己的情懷。
〔2〕海客:航海的人。瀛州:神話傳說中東海上的三仙山之一。微茫:隱約、依稀。信難求:實(shí)在難于訪求。
〔3〕越:古越國,在今浙江一帶。云霓明滅:指天姥山在云彩中時(shí)隱時(shí)現(xiàn)。〔4〕“天姥”二句:向天橫,向天際橫向延伸。勢拔五岳,山勢高出五岳;五岳為泰山、華山、嵩山、衡山、恒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北。二句寫天姥山與天相連,橫在天際,山勢高峻超過五岳,蓋過赤城。
[5]“天臺”二句:天臺,山名,在今天臺縣東北,與天姥山遙遙相對。四萬八千丈,形容其高。二句寫高高的天臺山向東南的天姥山傾倒,好像拜倒在它腳下。
[6]“我欲”二句:鏡湖,即鑒湖,在今浙江紹興市。二句緊承上文轉(zhuǎn)折,寫夢中到吳越,月夜從鏡湖飛過。
[7]“湖月”二句:剡(shan)溪,水名,在今浙江嵊縣,是曹娥江上游。二句寫夢游所經(jīng)路線。以下即轉(zhuǎn)入夢境描寫。
[8]謝公:指南朝劉宋詩人謝靈運(yùn),曾游覽天姥山,在剡溪住宿,有《登臨海嶠》詩:“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淥水:清冽的水。
[9]謝公屐:謝靈運(yùn)為游山特制的木屐,此屐上山時(shí)去其前齒,下山時(shí)去其后齒,見《南史》本傳。青云梯:指高入云霄的山路,好像登天的石梯。
[10]“半壁”二句:半壁,陡峭的半山腰。海日,海上升起的太陽。天雞,傳說中的神雞,《述異記》:“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之雞皆隨之鳴。”二句寫經(jīng)過天梯上到陡峭的半山腰,便看到大海初升的紅日,聽見天雞在空中啼鳴。
[11]千巖萬轉(zhuǎn):形容山路迂回曲折。迷花倚石:指觀賞山花入迷,倚石而立。暝:日落光線昏暗,指暮色降臨。
[12]“熊咆”二句:殷(yin),多指雷聲,形容聲音宏大,此處用作動詞,即震響之意。栗,顫動。二句寫熊咆龍吟震動山谷,使深林顫栗層巔驚動。
[13]“云青青”二句:澹澹,水波搖動的樣子。二句寫陰云密布,仿佛要下雨,水波搖動,水氣蒸騰如煙。
[14]“列缺”四句:列缺,閃電。霹靂,迅雷。洞天,道家稱神仙洞府。石扉,石門。訇(hong),巨大的響聲。四句寫霹靂閃電,使山巒崩塌,洞天石門轟然一聲大開。
[15]“青冥”二句:青冥,青天高空。浩蕩,形容無邊無際。金銀臺,傳說中神仙的居處;郭璞《游仙詩》:“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二句描寫石門大開后所見洞天中天地廣闊,日月照耀,金銀為臺。
[16]:“霓為衣兮”二句:霓為衣,霓虹作衣服。風(fēng)為馬,御風(fēng)而行。云之君,云中的神仙。二句寫云中的神仙以霓為衣,御風(fēng)而行,紛紛降臨。
〔17〕鼓瑟:彈瑟;語出張衡《西京賦》:“白虎鼓瑟,蒼龍吹箎。”鸞:鳳凰類的鳥。
〔18〕“忽魂悸”二句:魂悸,心驚。怳(huang),同“恍”,神情不定。二句寫上述夢幻使他驚心動魄,恍然醒來不禁長嘆。
〔19〕“唯覺時(shí)”二句:覺時(shí),即醒時(shí)。向來,剛才。二句寫醒來才知自己還在枕席上,適才的煙霞美景都不見了。
〔20〕“世間行樂”五句:亦如此,指世間行樂也和夢游中所見美景一樣都是空幻的。別君,指與東魯諸君分別。放,放養(yǎng)。白鹿,傳說中仙人騎白鹿。須行,要走時(shí)。后二句說暫且把白鹿放養(yǎng)在青崖,要走的時(shí)候就騎它去游訪名山。
〔21〕摧眉折腰:低頭彎腰。事:侍奉。《晉書·隱逸傳》記晉陶淵明在棄官歸隱前說:“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李白化用其意,表述更為有力。開心顏:精神愉快,笑逐顏開。
詩人借夢幻和神話傳說,創(chuàng)造了一個(gè)與現(xiàn)實(shí)社會完全不同的奇異境界。這座夢中的天姥山,是李白平生所經(jīng)歷的奇山峻嶺的幻影。他運(yùn)用浪漫主義馳騁無羈的想象和大膽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把雄峻壯麗的奇山異水的刻畫和繽紛多彩的幻想仙境的描繪融合起來,不斷變換場景,推出一個(gè)個(gè)畫面,組成亦虛亦實(shí)、亦幻亦真奇瑰惝恍的藝術(shù)境界,表示對這樣遠(yuǎn)離污濁現(xiàn)實(shí)的純潔、光明、瑰麗的世界的向往,并且表達(dá)了蔑視權(quán)貴、決不卑躬屈節(jié)的意志,反映了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堅(jiān)持獨(dú)立的人格、追求個(gè)性自由的最可寶貴的性格。清沈德潛《唐詩別裁》評論此詩說:“托言夢游,窮形盡相,以極洞天之奇幻,至醒后則頓失煙霞矣。知世間行樂亦同一夢,安能于夢中屈身權(quán)貴乎?吾當(dāng)別去,遍游名山,以終天年也。詩境雖奇,脈理極細(xì)。”詩以七言為主,兼用雜言,間用楚辭句法,激情奔騰,氣勢豪放,筆法收縱自如。清趙翼《甌北詩話》說:李白“才氣豪邁,全以神運(yùn),自不屑束縛于格律對偶,與雕繪者爭長”。
上一篇:《明代文學(xué)·魏學(xué)洢·核舟記》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先秦文學(xué)·屈原·橘頌》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