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語是謂語動詞涉及的對象,一般放在動詞之后。但在古代漢語中,在某種條件下卻必須放在動詞之前。除了動賓結構中的賓語可前置外,介賓結構中的賓語也可放在介詞之前。
(一)動詞賓語前置
1、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時,這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謂語之前。如: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端蜄|陽馬生序》“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敢松懈)。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滿井游記》 “未之知”即“未知之”(不知道這情況)。
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隆中對》 “莫之許”即“莫許之”(沒有人贊同這個評價)。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鐘山記》 “不余欺”即“不欺余”(沒有欺騙我們)。
忌不自信。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不自信”即“不相信自己”。
以為莫己若。 《秋水》 “莫己若”即“莫若己”(沒有誰比得上自己)。
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即“不知吾也”(沒有人了解我)。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送東陽馬生序》“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敢懈怠這事)。
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豆讶酥趪病贰拔粗小奔础拔从兄?沒有這種事情)。
故不我若也。 《種樹郭橐駝傳》 “不我若”即“不若我”。
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队尴娦颉?“莫我若”,即“莫若我”(沒有像我的)。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令將圖南。 《逍遙游》 “莫之夭閼”即“莫夭閼之”(沒有誰阻擋得住它)。
臣未之聞也?!洱R桓晉文之事》“未之聞”即“未聞之”(沒有聽說過)。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洱R桓晉文之事》 “莫之能御” 即“莫能御之”(沒有誰阻擋得了)。
良人未之知也。 《齊人有一妻一妾》“未之知”即“未知之”(還不知道這事)。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這種賓語要放在動詞謂語前。如:
事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竹溪記》“何常之有”即“有何?!?有什么固定不變的)。
沛公安在? 《鴻門宴》 “安在”即“在安”(在哪里)。
客何為者也? 《鴻門宴》 “何為”即“為何”(干什么)。
大王來何操? 《鴻門宴》 “何操”即“操何”(拿來什么禮物)。
又何求焉? 《勾踐滅吳》 “何求”即“求何”。(求什么)。
則何以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何以”即“以何”(怎么辦)。
求,爾何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何如”即“如何”(怎么樣)
復駕言兮焉求? 《歸去來兮辭》 “焉求”即“求焉”(求什么)。
樂夫天命復奚疑? 《歸去來兮辭》 “奚疑”即“疑奚”(疑什么)。
胡為遑遑欲何之? 《歸去來兮辭》 “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之二蟲又何知? 《逍遙游》“何知”即“知何”(知道什么)。
童子何知。 《滕王閣序》 “何知”即“知何”(知道什么)。
奏流水以何慚。 《滕王閣序》 “何慚”即“慚何”(有什么羞愧)。
牛何之?《齊桓晉文之事》“牛何之”即“牛之何”(牛拉到哪里去)。
(二)介詞賓語前置
1、否定句中代詞做介詞賓語時,這個代詞賓語要放在介詞之前。如:
毋吾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即“毋以吾也”(不要因為我就不肯說了)。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介詞賓語時,這種賓語要放在介詞之前。如: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論語》“何以”即“以何”(根據什么)。
何有于我哉? 《論語》“何有”即“有何”。(有哪一樣)。
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 “誰與歸” 即“與誰歸”(同誰歸依)。
何以戰? 《曹劌論戰》“何以”即“以何”(憑借什么)。
君何以知燕王? 《廉頗藺相如列傳》 “何以”即“以何”(根據什么)。
何以知之? 《廉頗藺相如列傳》 “何以”即“以何”(根據什么)。
余是以記之。 《游褒禪山記》 “是以”即“以是”(因此)。
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觸龍說趙太后》“何以”即“以何”(憑什么)。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遙游》 “奚以”即“以奚”(根據什么)。
上一篇:《主語謂語之間加“之”字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下一篇:《定語后置》古漢語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