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漢語中主語和謂語直接組合就成了一個單句。如要使這個單句降格,讓它成為某個句子成分或在復(fù)句中的一個分句,必須在這個單句的主語和謂語之間加上結(jié)構(gòu)助詞“之”,取消其獨(dú)立性。如:“余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在“蓮”和“出淤泥而不染……不可褻玩焉”之間的“之”字取消了原句的獨(dú)立性,使“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 降格為大句子“愛”的賓語。下面再舉些例子:
(一)取消獨(dú)立性后充當(dāng)某種句子成分
1、充當(dāng)主語(加括號部分)。如:
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狼》
(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侗怡o見蔡桓公》
甚矣,(汝之不惠)?!队薰粕健?注:原句是個主謂倒裝句。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堵≈袑Α?br>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鄒忌諷齊王納諫》
(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短m亭集序》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短m亭集序》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读H藺相如列傳》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師道之不復(fù))可知也?!稁熣f》
獨(dú)(五人之皦繳),何也?《五人墓碑記》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段迦四贡洝?br>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游褒禪山記》
(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quyua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屈原列傳》
(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缎帕昃`符救趙》
2、充當(dāng)謂語(加括號部分)。如: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队薰粕健?br>
3、充當(dāng)賓語(加括號部分)。如: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
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端蜄|陽馬生序》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
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隆中對》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队薰粕健?br>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豆篡`滅吳》
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豆篡`滅吳》
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勾踐滅吳》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短m亭集序》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稁熣f》
夫庸知(其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队伟U山記》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而欓T宴》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記》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社稷)也?!段迦四贡洝?br>
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段迦四贡洝?br>
不知(東方之既白)?!冻啾谫x》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歸去來兮辭》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歸去來兮辭》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歸去來兮辭》
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柳毅傳》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读H藺相如列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屈原列傳》
4、充當(dāng)狀語(加括號部分)。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洞蟮乐幸病?“大道之行”即“施行大道的時候”。
(天子之怒),伏尸百萬?!短砌虏蝗枋姑贰疤熳又奔础疤熳影l(fā)怒的時候”。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唐雎不辱使命》 “布衣之怒”即“百姓發(fā)怒的時候”。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短砌虏蝗枋姑?br>
“專諸之刺王僚”即“專諸刺王僚的時候”。余類推。
(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恫渡哒哒f》“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即“悍吏來吾鄉(xiāng)的時候”。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我之死”即“我死后”。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稜T之武退秦師》“臣之壯也”即“我年輕力壯時”。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燭之武退秦師》“行李之往來”即“使者往來經(jīng)過時”。
然(五人之當(dāng)刑)也,意氣揚(yáng)揚(yáng),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段迦四贡洝贰拔迦酥?dāng)刑”即“五人臨刑時”。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大閹之亂”即“魏忠賢作亂時”。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 即“鵬徙于南冥時”。
注意:在有的句子里,如果主語在前面已經(jīng)出現(xiàn),后面用“其”代替主語,并緊跟一個動詞時,這個“其”就相當(dāng)于名詞加助詞“之”,因而也可以當(dāng)作主謂之間加“之”字的一個類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即“相如之破璧”,“之”字同樣是取消其獨(dú)立性后,使其充當(dāng)動詞“恐”的賓語。
5、取消獨(dú)立性后充當(dāng)介詞的賓語(加括號部分)。如:
吾意其亦無以甚異于(竹之在江以南)?!吨裣洝?br>
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師人之寶之)者。《竹溪記》
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78)已后矣?!恫渡哒哒f》
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
方(羲之之不可強(qiáng)以仕),而嘗極東方。《墨池記》
(二)取消獨(dú)立性后充當(dāng)復(fù)句中的分句(加括號部分)。如: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队薰粕健?br>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莊暴見孟子》
(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莊暴見孟子》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跺羞b游》
(三)取消兩個單句的獨(dú)立性,把它們構(gòu)成一個復(fù)句。如:
鄰之厚,君之薄也?!稜T之武退秦師》
這里的兩個“之”字分別取消“鄰厚”和“君薄”兩個單句的獨(dú)立性,使之成為一個假設(shè)復(fù)句。
上一篇:《常用的固定結(jié)構(gòu)》古漢語基礎(chǔ)
下一篇:《賓語前置》古漢語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