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自(1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②闕③處;重巖疊嶂④,隱天蔽日,自⑤非亭午⑥夜分⑦,不見曦⑧月。
至于⑨夏水襄陵⑩,沿溯(11)阻絕。或(12)王命急宣(13),有時朝發白帝(14),暮到江陵(15),其間千二百里,雖(16)乘奔御風(17),不以(18)疾(19)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20)綠潭 ,回清(21)倒影。絕巘(22)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23)其間。清榮峻茂(24),良(25)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6),林寒澗肅(27),常有高猿(28)長嘯,屬引(29)凄異(30),空谷傳響(31),哀轉(32)久絕(33)。故(34)漁者歌曰:“巴東(35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36)淚沾(37)裳(38)!
[注 釋]
①自:在。②略無:毫無。略,全,都。③闕:通“缺”。④重巖疊嶂(zhàng):互文,即“重疊的巖嶂(石峰)”。重,chóng,即“疊”。⑤自:如果。⑥亭午:正午。⑦夜分:夜半。⑧曦(xī):日光,這里借指太陽。⑨至于:助詞,承上啟下,可譯為“到了……時候”。⑩襄陵:漫上了山崗。(11)沿溯(sù):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12)或:如果,如或。(13)宣:傳,傳達。(14)朝發白帝:“朝發于白帝”的省略。于,從。白帝,即白帝城,在重慶市奉節。(15)江陵:地名,現在湖北省江陵縣。(16)雖:即使 (17)乘奔御風:騎上快馬駕著風。奔,動詞用如名詞,指飛奔的駿馬。御,駕。(18)不以:不如 (19)疾:快。(20)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湍,激流。(21)回清:回旋著清波。清,形容詞用如名詞,清澈的波浪。(22)絕巘(yǎn):絕,陡峭的。巘,極高的山峰。(23)飛漱:飛流激蕩。漱,激蕩。(24)清榮峻茂:意為“水清、樹榮、山峻、草茂”。榮,茂盛。 (25)良:真、實在。(26)旦:早晨。(27)林寒澗肅:互文,即“林澗寒肅”。樹林和山澗清涼而寂靜。肅,寂靜,肅殺。(28)高猿:高山上的猿猴。(29)屬(zhǔ)引:接連不斷。屬,連續。引,拉長。(30)凄異:異常凄涼。(31)響:回聲。(32)哀轉:哀怨婉轉。(33)絕:斷絕,消失。(34)故:所以,難怪。(35)巴東:漢代郡名,這里借指三峽。(36三)聲:數聲,三不是確數,形容多次。(37)沾:浸濕。(38)裳(cháng):古代指下衣,裙的一種。這里泛指衣裳。
[譯 文]
在三峽的七百里(行程)中,兩岸山連著山,全無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住了天空,擋住了陽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夜半,(根本)見不到太陽或月亮。
每到夏季,洪水漫上了山崗,上行下行的航路都被隔斷了。如果遇上皇帝有詔書急于下達,有時早晨從白帝城出發,(順流而下)傍晚就到達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路程,即使乘著奔馬,駕著長風,也不如(乘船)快啊。
春冬時節,就(可以看到)雪白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山影。高山極頂,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倒掛的山泉和瀑布,飛流激蕩在山林之間。水清,樹榮,山峻,草茂,真是情趣盎然,興味無窮。
每到初晴的日子或下霜的早晨,密林深澗,清涼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在放聲長叫,接連不斷,凄楚異常,空蕩蕩的山谷傳出陣陣回聲,哀傷凄婉,久久才消失。難怪漁夫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鑒 賞]
文章構思極巧:先總寫三峽全貌,再分寫四季景色;先寫山,再寫水;先寫景,再抒情。寫山,則山中有水;寫水,則水畔有山。無論寫山還是寫水,都貫之以情,正如劉勰所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文心雕龍·神思》,不愧為游記的上乘之作。
作者寫景善于抓住峽江的特點。寫兩岸青山,則抓住它的“長”、“高”、“多”、“連”、“疊”來下筆。寫夏水,則寫它洶涌澎湃,一瀉千里.驚心動魄。寫春冬則動靜相生,“清榮峻茂”。寫秋景則寫“林寒澗肅”,猿聲凄異。為了突出景物特點,作者采用了多種藝術手法:或正面描寫,或側面烘托;或生動寫實,或形象夸張,并在描寫中融入個人的主觀感受,寫得情景交融。
作者遣詞造句,精當傳神,簡潔自然,看似信手拈來,其實是精心構想的。“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短短幾個字,包含著多少美麗的畫面和勃勃生機,熔鑄著作家多少真摯的情感。
上一篇:《《論語》十三則》文言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與朱元思書》文言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