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詠池邊桃詩》詠桃花詩鑒賞
任昉
已謝西王苑,復揖綏山枝。
聊逢賞者愛,棲趾傍蓮池。
開紅春灼灼,結實夏離離。
任昉曾出仕齊、梁兩朝,是南北朝時代的著名詩人,頗受大詩人江淹的推重。史載他喜結賓朋,“獎進士友”(《梁書·任昉傳》),好施樂助。本詩所寫當是此種精神的反映。
全詩六句,首二句以神話入詩,引出桃花之事?!爸x”者,辭也。“西王苑”,即神話中西王母的花園。傳說西王母在苑中載種了許多蟠桃,其實鮮美可口,專供神仙享用?!耙尽闭撸饕靖鎰e?!敖椛健保矫?,又稱中峨山,覆蓮山,在四川峨眉縣西南。傳說周成王時,曾有羌人葛由騎羊入蜀。蜀中王公貴人都很尊崇他,竟有人追趕他,來到綏山,變成神仙,不再返蜀。故里諺曰:“得綏山一桃,雖不得仙,亦足以豪?!?見《列仙傳》)這兩句別開生面,頗有藝術創新的精神。詩人一反人們戀慕神仙,留戀仙境的心理,說桃樹辭別了令一般人神往的西王苑,又揖別了令世俗追慕的綏山桃園,來到人間。詩人就是以這樣的神話方式,敘說了桃樹的來歷,點示了桃樹的超凡拔俗的情趣和品格,表達了對桃樹的珍愛之情。
三、四句承接一、二句,緊扣題目,點示出池邊之桃。說桃樹偶遇欣賞喜愛它的知己,于是便在美麗的連花池邊,永久駐足,常住下來。 實際上,這位桃樹的知己,不是別人,正是詩人自己。詩人自己也有桃樹那種超脫世俗的高趣,和直面人生,喜愛凡世的生活態度。詩中的蓮池也是富有意義的,可以說蓮花也是桃樹的“知己”,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質,正是桃樹所贊賞和視其為知己的原因,這也是詩人自己的品格的寫照。
五、六句中的“灼灼”,形容桃花鮮艷嬌美的樣子。“離離”,形容果實(桃子)累累的樣子。詩言春天已慢步走來,灼灼的桃花舒苞怒放,爭奇斗艷。蓮花池邊,桃樹林中,一片粉紅的世界,令人欣喜,使人神往。每當夏天來臨,鮮嫩的桃子,掛滿枝頭,令人望而欲啖,高興異常。
在短短的六句詩中,詩人塑造了桃子的可愛形象,它不愿身處仙境,不愿供奉仙宴,成為只供仙人和少數圣者觀賞或享用之物。相反卻降臨人間,尋求知已,把自己的美色和果實獻給人間無數知己者,給人間帶來春意和幸福。向人類做出無私的奉獻。任昉也和前代作家一樣,充分認識了桃樹造福人類這一基本特點,這大概就是詩人喜愛池邊之桃的原因吧。其實,桃子的美好形象,是詩人按照自己的審美理想所塑造的理想人格的化身,它體現了詩人自己的人生態度。這是他好施樂助的人格的形象反映。
上一篇:蕭慤《奉和詠龍門桃花詩》詠桃花詩賞析
下一篇:章孝標《玄都觀栽桃十韻》詠桃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