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詠石榴詩》詠石榴詩鑒賞
蕭繹
涂林未應(yīng)發(fā),春暮轉(zhuǎn)相催。
然燈疑夜火,連珠勝早梅。
西域移根至,南方釀酒來。
葉翠如新剪,花紅似故裁。
還憶河陽縣,映水珊瑚開。
《詠石榴詩》是蕭繹現(xiàn)存詩作中一首很有名的詠物詩。詩中詠唱了石榴花耀眼奪目的色彩,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詠花佳作。
開頭兩句點明了石榴花開放的季節(jié)。“涂林未應(yīng)發(fā),春暮轉(zhuǎn)相催”,作者以“涂林”指代石榴。涂林是古地名。石榴本出涂林安石國,張騫出使西域時將其引種內(nèi)地。“未應(yīng)發(fā)”則指未到開放之時。石榴于夏季開花,因而在暮春之時開始相互催發(fā)。“轉(zhuǎn)相催”三個字用得極為精妙。把石榴在暮春之時,生機盎然,含苞欲放之情狀描摹了出來。
“然燈疑夜火,連珠勝早梅”二句,以傳神之筆描繪出石榴花苞、花兒的形狀和色彩。那綻開的石榴花,火紅艷麗,色彩鮮明,耀眼奪目,宛如點亮的燈,又似黑夜之中燃燒的火焰,真是“火光霞燃遞相然”!觀賞此花,怎能不給人以熱烈而歡快之感!火紅的花色,燦爛奪目,給人的印象極其鮮明;而那含苞待放的花苞,累累如同連珠,壓滿枝頭,其蓓蕾之多,勝過那瘦枝疏斜,繁苞滿綴的早梅。然,即燃。這兩句,詩人用極為形象的比喻,以“燃燈”、“夜火”喻石榴花之色彩,用“連珠”、“勝早梅”喻石榴花苞之多。讀到這里,一株火紅、花苞累累的石榴花仿佛就擺在我們的面前。這兩句,不失為賞心悅目之筆。
“西域移根至,南方釀酒來”則敘述石榴的由來及用處。石榴由西域移種內(nèi)地,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不僅花兒美麗,可供人們觀賞,而且果實味美,舊時南方又有人以石榴花釀酒。恐怕這也是石榴花自古以來就博得人們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葉翠如新剪,花紅似故裁”二句,則進(jìn)一步刻畫石榴花、葉的鮮明色彩。那翠綠的葉子如同新剪裁的一樣;那火紅的花恰似舊時所剪裁。葉子翠綠玉潤,花兒火紅色深,燦紅的石榴花兒吐放于油潤的翠葉之中,真是令人陶醉。詩人寫到此,對石榴花的描繪可以說色、形俱現(xiàn),但他還沒有滿足于此,而情不自禁地聯(lián)想到了桃花。
“還憶河陽縣,映水珊瑚開。”河陽,為古縣名。治所于今河南孟縣西。潘岳曾任河陽令,于境內(nèi)遍種桃花,被世人傳為美談。河陽故有“花縣”之稱。珊瑚,則指紅珊瑚色的桃花。“映水珊瑚開”實仍形容石榴花的色彩鮮明。那葉翠花紅的石榴花,宛如紅珊瑚色的桃花。這種連類之比更增加了所詠事物的形象,使詩更具有美的意境。
這首詩雖然很短,但寫得起伏跌宕,前四句寫石榴花開的季節(jié)及花兒綻開的色彩,中間兩句則調(diào)轉(zhuǎn)筆峰寫石榴花的由來及用途。最后四句又繼續(xù)寫石榴花色。這樣寫避免了呆板的平鋪直敘,讀起來有一種起伏變化之美。
這首詩多用比喻,表現(xiàn)了詩人豐富的想像和細(xì)微的觀察力。諸如“涂林”、“然燈”、“夜火”、“連珠”、“新剪”、“故裁”、“珊瑚”等,既恰如其分,又使所詠之物的形象鮮明突出,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李白《詠鄰女東窗海石榴》詠石榴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