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清平樂石榴》詠石榴詩鑒賞
劉辰翁
深紅半面,一似墻頭見。草樹池塘青一片,獨依闌干幾遍。更誰絳袖朱唇,火云相對英英? 笑殺牡丹正午,離披不任看承。
這首詠石榴的小詞,寫得質樸清新,饒有情趣,可謂詠物詞中之佳作。
首二句寫尚未成熟的石榴果。“深紅半面”,是說石榴果向陽一面先紅,而背陰一面尚青。這紅的一面,圓潤可愛,恰似常于墻外過往的紅顏女子。故云“一似墻頭見”。此二句寫花喻人,人花一體,渾不可分。接著寫在萬綠叢中石榴果的孤寂。“獨倚闌干幾遍”一句寫得形象而貼切:圍闌上的石榴果沉甸甸地下垂,風吹果動,左右搖擺。這恰似人兒獨自遍倚闌干。“青一片”,寫青色無邊,言其廣遠;而石榴一枝,言其孤獨。這里,詞人的孤寂之情自在言外。
過片承上片而來,寫成熟的石榴果。當石榴成熟時,果皮綻裂、外翻,有如紅唇。果實外露,好似一排排牙齒。“英英”,云起貌。《詩·小雅 ·白華》:“英英白云,露彼菅茅。”“火云”,即火紅的云霞。這里當是比喻鮮紅的石榴花。白居易《詠石榴》云:“絳焰燈千炷,紅裙妓一行。”溫庭筠《詠海榴花》也說:“海榴開似火,先解報春風。”石榴邊開花邊結果,花、果并存。所以一邊是“絳袖朱唇”,一邊是英英“火云”。最后二句以正午牡丹作反襯,來表現石榴花的嫵媚動人。眾所周知,牡丹花多彩多姿,雍容華貴,一向被稱為國色天香。詩人說她“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羅隱《牡丹》)而這里說她竟被笑殺,可見詞人對石榴花是多么偏愛!
此詞以擬人和對比手法,描寫了石榴的三種形態:一種是尚未成熟、半紅半青的果兒,一種是已經成熟、朱唇輕啟的果實,還有一種是正在開放、恰似紅云的花兒。寫物肖人,物我相融。此外似乎并無寄意。
古今詠花詩詞,從表現形式看,大體可分為三種:一是通體詠花,寄意盡在言外。如果按王國維對意境的分法,可稱為“無我之境”型的。二是在詠花時也流露出自己的態度,即既有對客觀物態的描繪,又有作者的直接抒情,可稱為“意與境渾”型的。三是單純詠花,并無寄意,可稱為“以境勝”型的。它好像宋代的山水畫,主要是以真實感人的空間境象構成意境,畫家把自己的主觀情感融化于實景之中,通過境象自身引起讀者的聯想。劉辰翁這首詠石榴小詞便是屬于這類作品。詞中雖無深遠的寄寓,但詞人使筆如畫,摹形繪狀,把石榴的三種形態寫得珊珊可愛,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情的感染。
上一篇:王沂孫《慶清朝榴花》詠石榴詩賞析
下一篇:張弘范《榴花》詠石榴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