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牛花·牽牛》詠牽牛花詩鑒賞
蘇轍
牽牛非佳花,走蔓入荒榛。
開花荒榛上,不見細蔓身。
誰剪薄素紗,浸文青藍盆。
水淺浸不盡,下余一寸銀。
嗟爾脆弱草,豈能凌霜晨。
物性有稟受,安問秋與春。
牽牛花確實不是名花,在百花譜中它很難占據什么重要位置。宋代著名散文家蘇轍這首詠牽牛花的詩首先就點出“牽牛非佳花,走蔓入荒榛。”看來確實難登大雅之堂。牽牛系旋花科一年生草木植物,纏繞攀援他物,故于籬間、樹叢灌木間最宜生長。蘇轍說牽牛花蔓入荒榛,就道出了這一特性。“開花荒榛上,不見細蔓身”說出了牽牛花纏繞而生特點,所以只見花和葉,卻不易見它的細蔓之身。接著是對牽牛花本身描繪,好象誰剪下輕薄的素紗,將它浸放在裝有青藍二種顏料的水盆中浸染,染出了藍色花紋。結果是“水淺浸不盡,下余一寸銀。”靠根部是白色,真好象染料沒有染盡一樣。這種比喻還是很形象具體的。牽牛花花色有藍、白、紫紅等色。艷麗奪目,蘇轍所詠顯然是藍色牽牛花。在描繪了牽牛花的花色質地后,便又就牽牛花雖開于秋,但卻經不起霜打一點發表議論說:“嗟爾脆弱草,豈能凌霜晨。”本非佳花,實乃弱草,花開于秋已屬不易,那里能經得嚴霜。對此作者在感慨之余也頗能理解,并不強求。結末一句說:“物性有稟受,安問秋與春。”即事物本性各自有異,天然生就的稟受既然不同,就不必責備它是春開還秋歇了。
蘇轍這首詠牽牛花詩的主要特色是寫得全面、細致。從牽牛花的花蔓到花形、花色都一一寫到。特別是就牽牛花顏色的一番描繪,形象生動逼真。說明蘇轍對牽牛花觀察之細、用筆之工,值得稱道。另外,蘇詩不曾涉及與牽牛花相關連的牛郎織女傳說,也是一個特點,這本是為詩人發揮聯想的絕妙機會,但蘇轍卻棄而不用,但正如蘇轍詩中所詠“物性有稟受,安問秋與春”,不妨也說“人性有稟受,安問秋與春。”
上一篇:林逋山《牽牛》詠牽牛花詩賞析
下一篇:曹金籀《月下笛牽牛花》詠牽牛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