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牛花·牽牛花》詠牽牛花詩鑒賞
秦觀
銀漢初移漏欲殘,步虛人倚玉欄干。
仙衣染得天邊碧,乞與人間向曉看。
秦觀的這首詠牽牛花詩描繪了牽牛花的形態與神情。“銀漢初移漏欲殘,步虛人倚玉欄干”。寫清晨黎明即將到來的剎那時光,步虛人即指仙人倚靠在玉欄干上。銀漢即銀河,銀河移動表示黑夜將盡。漏,指漏壺,刻漏,古時計時器。欲殘,將盡。這實際是說天就亮了,黎明曙光即將出現了。步虛人指天上仙家。步虛本指仙家躡足虛空,步履輕盈縹緲。這里指神話傳說——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仙衣染得天邊碧,仙衣此處喻指牽牛花,因牽牛花色呈淺藍色。蘇轍曾有詩寫道:“誰剪薄素紗,浸文青藍盆。”(《牽牛》)楊萬里《牽牛花》詩寫道:“曉卸藍裳著茜衫”。“乞與人間向曉看”一句是說最好在清晨來觀賞牽牛花,因為牽牛花早朝開時,艷麗奪目,但到日中便衰,故有“清晨始開,日出已瘁”之說。所以,觀賞牽牛花的最佳時間是“銀漢初移漏欲殘”的時光,秦觀所寫正是來自生活實際、決非向空杜撰。其中“步虛人倚玉欄干”句有說步虛人是指喻織女,果如此,那么下句仙衣也正是指織女之仙衣,以此來喻牽牛花,那就是將牽牛花比作織女形象了,這又似乎同牽牛這一字眼相捍格。這里“步虛人倚玉欄干”中“倚玉欄干”句似乎也正是指牽牛花不能自立,須倚附攀援纏繞他物方能向上這一特點,所以,不妨將這句也同樣看作是描繪牽牛花形象的句子。正是將牽牛花擬人化,所以才有仙衣之染。這樣說來,擬牽牛花形象為仙人形象,指仙家之織女,還是牛郎,從花名上說,以指牛郎為更好,更切合情事。宋人有將牽牛花同牛郎織女傳說相結合吟詠的。如危稹《牽牛花》詩:“應是折從河鼓手,天孫斜插鬢云香。”系牛郎采摘牽牛花,斜插織女即天孫云鬢之上。再如林逋山《牽牛》詩:“天孫滴下相思淚,長向秋深結此花”所相思者系牛郎,故稱牽牛花。總之,聊備一說僅供參考。秦觀以牛郎織女為題的詞《鵲橋仙》寫得也很精采,歷代傳誦不衰。詞寫道:“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我們在觀賞牽牛花那艷麗姿容時,切記秦觀的提醒,要在“銀漢初移漏欲殘”時,“向曉看”。
上一篇:徐薌坡《牽牛花》詠牽牛花詩賞析
下一篇:楊萬里《牽牛花》詠牽牛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