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辛夷塢》詠木蘭花詩鑒賞
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王維是盛唐著名詩人,其山水詩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畫家,在山水詩中就注進了自己獨特的觀察和感受,達到了前人未曾達到的高度,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詠辛夷的詩就頗能代表王維詩歌中所體現出來 的理性色彩。
辛夷,即木筆樹的別稱,又有紫玉蘭、女郎花、木蘭花之稱。前兩句“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是寫辛夷花開似芙蓉花。因芙蓉花與辛夷花相近,裴迪
在他和《辛夷塢》詩中也說:“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其花開時節在早春,而且是先葉開花,有紫、紅兩種,其含苞待放時有如筆蘸紫紅顏料的毛筆頭,向上而立,故有木筆之稱。王維這里描繪的著眼點是木末,即樹枝上的辛夷花,其色與芙蓉花相近,這一點,不從似筆著眼,也不從女郎花著眼,自有他自己的會意之處。“山中發紅萼”辛夷花苞在“山中”發,其色為紅,這里“山中”給人空曠之感。接著第三句“澗戶寂無人”是進一步強調了辛夷花的紅萼所處環境,是山中澗谷,寂寂無人的所在。“紛紛開且落”一句作結,將“無人”的境界進一步深化,深化到連花也“無”的最高境界中。“紛紛”是言其多,“開且落”是那樣急促,匆匆而開,匆匆而落;發自山中,落于山中。不為人所開,不為人所落。這是一種多么古樸、寧靜的境界,從這一境中我們能體味到什么呢,是為辛夷花“紅萼”發而欣喜,為其落而惋惜嗎?還是從辛夷花的山中自開自落的變化中對自然和人生有所領悟呢?真令人味之無窮,有只可意會,難以言傳之感。王維這里不僅僅是詠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寫自己內心的一種感發,一種對自然界的返樸歸真的探求。他不以詠物的細巧精致取勝,而是以物寫境,以境喻理,以境達理。這在詠物詩寫作中真可以說別具一格,難以企及。當然詠物詩貴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種各樣,難求一律。王維這首詩中體現出來的無人的境界,花開花落無人知也無須人知的境界,就是無我的境界,我與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紅萼發”,不必惋惜于“開且落”。“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好靜”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動態寫靜,動中求靜,倒卻是王維詩中常見的藝術手法。他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塢》境界相類。當然,這些地方都是他輞川別墅的具體處所,還有文杏館,斤竹嶺,孟城坳,華子岡等勝地,他都有吟詠。但就詠辛夷而言,用簡煉形象語言將花開花落的常見現象表現得如此富有哲理,確是大家手筆。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元稹《辛夷花》詠木蘭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