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題菊花》詠菊花詩鑒賞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據宋人張端義《貴耳集》載:“巢五歲時侍其翁與父為菊花詩,翁未就,巢信口曰:‘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父怪,欲擊之。翁曰,可令再賦,巢應聲云云”。全唐詩也采納了這一說法。對此詩為巢五歲所作未提出疑問。
這首詩的前兩句寫出了菊花迎風霜而開的傲世絕俗的精神。“颯颯”二字用得好,點明了秋天里已是“無邊落木蕭蕭下”,唯獨菊花在凄涼的秋風里滿院開放。一個“滿”字寫出了秋菊之盛。唐詩人鄭谷有首詠菊詩說道:“王孫莫把比荊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詩中也用了一個“滿”字。形象貼切,表現出那叢叢秀菊的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賦予菊以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思想品質。而黃詩筆下的菊花因為開在寒冷的季節里而“蕊寒香冷蝶難來”,則更顯出斗霜耐寒的氣質。
千百年來,從陶潛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到元稹“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后更無花”,菊花一直受著眾多人們的愛憐。但那些吟詠大多是從菊的孤高氣質著眼的,很少有人提及菊之花姿容貌,認為美艷的花景是屬于春天的。但黃詩卻不同,先詠其高標,而后他認為,如若菊花也開在春天里或許就能與桃李爭艷,惹得蜂繞蝶舞。因而想象自己一旦將來做了青帝(司春之神),定教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里開放。這充滿浪漫主義的想象,使這首詩光彩倍增,迥然不同于他人的詠菊詩,出現了全新的意境。
但有人卻說黃巢之所以說菊花滿院栽,是因為他是個起義領袖,在他心目中,這菊花是勞苦大眾的象征,是當時社會上千萬處于底層人民的化身,詩里體現了農民階級領袖人推翻舊政權的決心。對這種觀點,筆者不敢茍同。因為據《全唐詩》可知,此詩是巢五歲時所作,即便不是,這首詩也不會作于他參加科舉之后。那時的黃巢怎么能代表廣大民眾的意志呢? 我們不能將這首少年黃巢所作的詩,與他后來的起義之舉硬拉在一起,從而把他看成一個自發成熟的少年革命者而損害了他的形象。
我們說這首詩好,是因為它不傷感,不凄怨,具有浪漫色彩。讀來令人爽氣頓生,仿佛看到了少年黃巢在借菊抒性,躊躇滿志地佇立在叢菊之中。
上一篇:黃巢《不第后賦菊》詠菊花詩賞析
下一篇:王建《野菊》詠菊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