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玉樓春海棠》詠海棠詩鑒賞
王詵
錦城春色花無數,排比笙歌留客住。輕寒輕暖夾衣天,乍雨乍晴寒食路。花雖不語鶯能語,莫放韶光容易去。海棠開后月明前,縱有千金無買處。
本詞作者王詵在元豐二年(1079)曾“坐罪落駙馬都尉,責授昭化軍節度行軍司馬”。昭化軍在四川境內。可能是作者有事到成都去,在那里受到了朋友們的熱情款待,并擺設酒宴,歌舞奏樂來招待他,當時正值寒食節,春風駘蕩,春光明媚。他看到海棠花盛開的景象之后無比喜悅,即興寫下了這首詞。
“錦城春色花無數,排比笙歌留客住”二句寫明地點時令及朋友們盛情留客的情景。“錦城”即“錦官城”,是成都的別稱。古代的錦官城是成都的少城,晉桓溫平蜀時被毀掉。成都城里一片春色,鮮花無數,姹紫嫣紅。朋友們擺上酒宴,吹笙奏樂又有歌女低徊吟唱來招待我挽留我,盛情難卻。“輕寒輕暖夾衣天,乍雨乍晴寒食路”寫當時的節令與氣候特點。天剛轉暖,溫涼宜人,盡管時寒時暖但變化都很輕微,這正是穿夾衣的時候。夾衣是古人春秋季節的時裝,介于棉衣與單衣之間,一般由兩層布做成,中間沒有棉絮,故稱夾(也寫作裌)衣。當時正是寒食節,氣候多變,忽晴忽雨,空氣澄新,溫涼適度。
上片只字未提海棠,看似閑筆。其實不然,詩人在為海棠花的出現渲染氣氛,做好鋪墊。下片第一字便是花字,首二句說“花雖不語鶯能語,莫放韶光容易去。”韶光指美好的時光,文人們常用她來特指春光,溫庭筠在《春州曲》中便有“韶光染氣如娥翠,綠溫紅鮮水容媚”的詩句,這里不僅出現了花,而且還出現了鶯,真是鳥語花香,使我們依稀看到了鮮艷瑰麗的海棠花叢中,黃鶯在輕快地歌唱,這良辰美景怎能不引起人們的激賞呢?難怪詩人滿懷深情地說:“不要讓這美麗的春光輕易地逝去,讓我們共同來享用她吧!最后兩句才點清題目“海棠開后月明前,縱有千金無買處。”在春的海洋之中,最值得珍惜的是海棠花開放之后,在明月清輝映照下的那種娉婷婀娜的身姿,簡直令人心醉,即使有千金也無法買到這種良辰美景啊! 詩人在婉惜中流露出對海棠花的無比喜愛之情。
海棠是薔薇科木本植物,葉橢圓形。春季開花,初綻時深紅色,開后漸淡,果實近球形,不大,是我國栽培歷史很久的觀賞類植物。海棠花又以蜀地所產為最上乘,《群芳譜》曰:“海棠盛于蜀,而秦中次之”(轉引自《春暉堂花卉圖說》卷二)。因本詞未對海棠做具體的描述,故不知所詠的是哪一個品種。
本詞清新自然,毫無雕琢晦澀之感。結構上卻巧有心機,讀完全詞我們就會發現,詞人雖未對海棠花精雕細刻,但通篇都深扣海棠下筆。首句的“花無數”便是指海棠盛開如錦的景色。下片首句的“花”也是海棠,雖未點明,但可體會得出。最后一句則明確標出,如畫龍點睛,使作者興奮不已的正是“海棠花開”的情景。這樣,海棠花艷麗喜人的形態通過最后二句的激情表現了出來,給人以極為強烈的印象,極其醒目,效果甚佳。
上一篇:趙惇《海棠》詠海棠詩賞析
下一篇:韓維《展江亭海棠四首(之一)》詠海棠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