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菩薩蠻垂絲海棠零落·(一)》詠海棠詩鑒賞
東風一夜都吹損,晝長春殢佳人困。滿地委香鈿,人情誰肯憐?
詩人猶愛惜,故故頻收拾。云綵縷絲絲,嬌嬈憶舊時。
李好古的兩首《菩薩蠻》詞,同吟垂絲海棠,一首寫惜花愛花之情,一首寫垂絲海棠獨特之美。雖然立意不同,但可以連綴詠讀,互相補充,卻也能相映成趣。
第一首《菩薩蠻》,作者借垂絲海棠花被春風吹落,詞人獨自頻頻收拾,抒發一段憐花惜花之情。
上闋第一句。詞人以“東風一夜都吹損”起筆,揭示矛盾。“都”“損”二字,既寫東風無情,又透露著作者的恨怨。但作者馬上又把這種怨情埋藏在小小的轉折之中。“晝長春殢佳人困”。 嬌艷的花兒雖然被吹損了,然而她卻象春日天長,沉沉入睡的美人。僅一句話的勾勒,使受損的形象又轉化為新形態的美,令人們不能不驚嘆詞人具有回天之力。 “殢”(ti,困憂)、“困”二字,把佳人慵困之態狀寫無余。不禁令人想起唐明皇笑喻楊貴妃的舊事。明皇駕幸沉香亭賞花,召楊貴妃陪伴,卻值貴妃酒醉未醒,便被侍兒扶掖而至。貴妃醉顏殘妝,釵橫鬃亂。明皇見狀打趣道:“豈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爾!”唐明皇把醉美人喻作“睡海棠”。而蘇東坡《海棠》詩里“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又把盛開的海棠比作夜睡的美人。李詞此句卻另辟蹊徑,把被風吹損的海棠喻作白晝春睡的美人,取了兩者意境的合一,其意之妙,饒有神韻。接下“滿地委香鈿”,承接上句意境,喻寫朵朵落花,象是睡美人頭上精致的首飾,散落滿地。既是首飾落地,可見美人酣睡之沉。實寫落花之美,同時暗應首句,表達詞人對海棠落花的珍視和憐愛。白居易《長恨歌》中說:“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這里正用此意。因此,“人情誰肯憐?”的反問奪口而出,竟把對東風無情,對人心無義的不滿揭示出來。作者滿含深情寫出垂絲海棠落損后的美,也正是為著襯托他對摧殘美的惡舉,對喜盛而惡衰行為的恨怨。這樣,就為下闋直抒胸臆做好鋪墊。
“詩人猶愛惜,故故頻收拾。”“猶””頻”兩字,寫出詞人對花的一往深情。“愛惜”、“收拾”落花,承接上闋,使愛花由感情活動進入到實際行動。并與對殘花、落花不理不睬的人們形成鮮明的對照,表達詞人愛花的真情。尾句“云綵縷絲絲,嬌嬈憶舊時。”又狀寫了垂絲海棠的柔蔓長絲。雖然嬌媚的花朵被風吹落了,但這柔柔下垂的絲蔓,還在迎風飄動,散發著盎盎生機。“垂絲別得一風光”。作者把縷縷低垂柔長的花梗,看成是“睡美人”的綿綿夢緒,正在睡夢里追憶著舊日垂英裊裊、嬌妍動人的美好時光。詞人把有形的長絲化作無形的夢中思緒,于是賦給海棠以人的靈魂,增添了垂絲海棠的生命,使她更具誘人的魅力。
垂絲海棠的人格化,可能是詞人自身際遇的觀照。南宋時有幾位李好古,我們現在很難斷定填此詞的是哪位,更不清楚這位先生的身世。不過,透過這婉約的詞情,人們會感覺出,作者似乎是以海棠招損自況,借助“睡美人”的形象,來表達個人與社會不相容的憤怨。為此,才會有“嬌嬈憶舊時”的,哀嘆,幻想有朝一日能重放光彩。當然,這里的“潛臺詞”是不能過于外露的。到此,作者對垂絲海棠的惜戀之情,得到了深化和升華。他熱愛美好事物,保護美好事物,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已是不言而出了。
上一篇:劉克莊《卜算子惜海棠》詠海棠詩賞析
下一篇:《海棠·菩薩蠻垂絲海棠零落·(二)》詠海棠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