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消極情緒及時打住
最新出爐的中國人網絡流行語中的“十大口頭禪”你聽說過了嗎?大家在平時使用這些詞語的頻率非常高,因此被列為了“十大口頭禪”:“隨便”、“神經病”、“有病啊”、“不知道”、“郁悶”、“我暈”、“無聊”、“不是吧”、“真的假的”、“挺好的”。
奇怪的是,這十個詞語中除了“挺好的”是積極的語言外,類似于“隨便”、“不知道”、“神經病”、“無聊”這些詞語,不約而同地都表現出了一種消極的、逃避生活的情緒。如此看來,現代中國人都普遍生活在一種焦慮的情緒之中,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現象。
消極情緒長期積壓下來,會引發情緒障礙或抑郁癥,有些名人之所以會自殺就是受到了抑郁癥的影響,例如詩人徐遲、顧城、海子,還有明星張國榮、陳寶蓮等人。他們在平時把自己的消極情緒掩藏得太好,隱忍著不想讓別人知道,可等到爆發的時候就已經遲了,再也無法挽救了。抑郁癥患者大多有這樣的性格特點,他們只允許自己成功不允許失敗,對自己要求極高,如果遇到了解決不了的難題也都埋在心里,不會及時宣泄出來。這種性格的人容易走向極端,內心滿是消極情緒,臉上卻還在勉強微笑。
事實上,對于每個人而言,只要能在事情發生時及時消除消極情緒,就不會在將來走入絕境。
在臺灣有一家科技公司,這家公司的制度里有一個條款很有人情味,那就是每個月允許員工放幾天情緒假。
“具體來說,如果我們哪個員工上班時心情不好,發現自己情緒狀態不佳時,就可以請假幾個小時,在這段時間里去看電影或喝咖啡等,總之就是做一些舒緩情緒的活動。每一次的情緒假還能得到補助,大約400元新臺幣。情緒假在一個月內只能請兩次,用以讓大家調節情緒!”一位員工這樣說道。
這家公司規模不大,只有六十多名員工,但卻被譽為幸福企業,而他們放情緒假的條款已經有了十多年的歷史。
這家公司的員工一直覺得,自己比其他公司的員工幸福很多,“在這里很有歸屬感!我們公司的墻上貼有不少員工子女的畫,以及他們自己的隨筆,等等,豐富多彩。在休息室里,有腳踏車、按摩椅等用來放松情緒的健身器材,工作累了的時候就可以隨時使用這些東西,能夠舒展身心,得到休息和放松?!?/p>
他們給客戶送的賀卡也體現出了各種情趣,例如,貼上一幅公司老板與員工排成的某個圖案。這家公司在工作中的各個細節處都體現出了“特殊福利”,最重要的是,這種讓員工及時調整情緒的政策,不但沒有降低員工的工作效率,還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工作效率。
有老員工感慨說:“在這里,從來沒有員工的工作壓力過大,‘過勞死’就更不存在了,我們的員工流失率也極低,求職者趨之若鶩。”
設想一下,如果每個企業的員工都能夠隨時隨地緩解消極情緒,有了輕松一刻的條件和時間,那么,白領猝死的事情將不再發生;如果那些名人和明星能夠放寬心境,對自己多一點包容,經常地釋放消極情緒,是不是也不會自殺?
啟示
人的情緒分為消極和積極兩種,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它們,不同的情緒是我們對于外界刺激所產生的正常的心理反應。但我們不能讓自己成為情緒的奴隸,那些消極的想法、觀念應及時得到排解、疏導,不能任其發展下去。
當我們陷入消極的情緒而難以自拔時,即使條件不允許我們放松,也要想方設法讓自己冷靜下來,并采取自我激勵的辦法,減少消極情緒對自己的影響。例如,鼓勵自己“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天塌下來我當被子蓋”、“我偶爾失敗一次無所謂”、“今天不行還有明天”……這些自我暗示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讓自己放松下來。
我們不要在遭遇困難或身處逆境時過于神經緊繃,消極是于事無補的,只有調動起積極情緒,循序漸進地幫助自己抵制痛苦、煩惱和憂愁,才能徹底將它們扔進垃圾桶。只有及時處理、與人訴說或進行正面的自我暗示,才不會讓消極情緒變為一個死結。
上一篇:沒那么多“糟透了的事”
下一篇:清楚各自的社會角色:社會化的情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