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沒那么多“糟透了的事”
有些人以為逃避能解決問題,但不是所有客觀現實都是可以逃避的,當我們對某些事情避無可避時,是否就無法擺脫消極情緒了呢?
事實并非如此。對于同一現實或情境,從A面來看,或許得到的是消極的情緒體驗,但如果從B面來感受,或許得到的就是積極的情緒體驗。我們要把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實現情緒的物理變化。
只要把硬幣翻個面,你就會發現,世上哪里有那么多糟透了的事情。
阿費烈德是一位出色的外科醫生,他曾經在解剖尸體時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那些病死的人的患病器官實際上并不是千瘡百孔的,反而,因為要與疾病做斗爭,這些最后衰竭的器官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所呈現出的機能居然比健康人的器官還要強。
最初,他是在一個腎病患者的尸體中發現這個秘密的。在此之前,阿費烈德一直認為患病的器官是令人不忍注目的,但當他看到那個患病的腎時,卻發現這個腎居然比正常的腎要大一倍。當時,阿費烈德只是驚訝一下就忘在了腦后,“當時,我以為那不過是一個個別現象。”
后來,他在多年的解剖過程中才不斷發現那些患病的器官幾乎都存在著這種奇特的現象。“其實,一個心臟病人的心臟并不是大家想象得那么虛弱,它可能比正常人的心臟機能還要強,只是最終承受不了負荷所以停止跳動了。”
阿費烈德就這個現象發表了一篇頗具研究價值的論文,文章主要表達了這樣一個見解:“人的患病器官為了和病毒搏斗而變得更強。有些器官是成雙的,難免當一個死亡衰竭后,剩下的一個就承擔起所有的責任,因而,這個器官將變得越來越強大。”
阿費烈德還發現,在人類社會中也存在著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現象。
“例如我發現,某些美術學院的學生視力并不好,不如正常人的視力那么好,而且還是色盲,但他們卻依然能在美術上有所造詣,甚至成就更高,這是為什么呢?”阿費烈德為了弄清楚這件事,開始了廣泛的調研,結果證實,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他還花了一些時間研究藝術院校的教授,也有所發現,“一些具有較高藝術成就的教授反而并不如正常人那樣擁有良好的視力、聽力,他們之中的有些人還存在一定的生理缺陷,但這些缺陷并沒能阻礙他們,反而促進了他們更努力地追求藝術。”
看來,世界上并沒有那么多“糟透了的事”,不是嗎?
這個世界中的一切,其實總比我們所擔憂和懷疑的要更加美好。
小行星的撞擊曾一度被認為會導致地球“世界末日”的來臨,所以,每當有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時,很多人都會無比恐慌和不安。然而事實上,就算真有小行星撞到地球,結果也并非那么糟糕。慕尼黑大學的一些科學家創建了一個新模型,模擬了地球表面的狀態。他們利用這個模型做了一次還原測試,還原的對象正是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對于這個大隕石,一直有科學家認為它就是造成了6500萬年前地球上物種滅絕的罪魁禍首。但還原測試表明,人們放大了這次隕石對地球的沖擊力。以4個足球場大小的2005YU55小行星為例,它如果墜地可能引起7級大地震,砸出一個直徑4公里的大坑;如果墜入海洋,會引起大約21.3米高的海嘯,沖擊力會波及沿海96公里以內的地段。
但也僅此而已,根本不至于毀滅地球!
有些事,我們真的不必把它想象得太壞,一味恐慌而放大事情的副作用,只會讓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
啟示
很多時候,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真正阻礙我們前進的是心靈上的殘缺與膽怯。當我們發現有件事很糟糕時,應當告訴自己:“上帝在給你關上了一扇門時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在我們審視、思考、應對某一種令自己失望的現實狀況時,可以學著及時變換視角,在心口上放置一個多面鏡,用以觀察困難與逆境。“否極泰來”、“物極必反”告訴我們,只要有心,自然就能找到新的動力,讓心里的迷霧煙消云散。
上一篇:求取心理補償
下一篇:消極情緒及時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