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沒有紀律和法治,就無正義可言。遵紀守法作為對每個公民的硬性要求,無可否認是正確的。遵紀守法會使整個社會變得有秩序,風清正氣,而遵紀守法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社會義務和道德所在,是保證社會和諧安定的基石。
漢順帝某年,蘇章被任命為冀州刺史。有一天,蘇章在審理積案的時候,發現他以前最要好的朋友清河太守有貪污行賄行為。
一天晚上,蘇章備下酒菜,請清河太守過來喝酒,兩人一邊喝酒,一邊暢敘舊情。這位清河太守之前一直擔心自己的事情敗露,他琢磨不透蘇章會對自己所犯下的罪行采取什么態度,經過這次酒宴,他覺得心里好像一塊石頭落了地,他長吁一口氣,有些得意地說:“人家頭上只有一頂青天,獨獨我頭上有兩頂青天啊!”蘇章聽后卻正色說道:“今天晚上我請你喝酒,是私人之間的情誼;明天冀州刺史開堂審案,卻是執行公理王法,這兩者之間不可混為一談。”
第二天,蘇章正式開堂,他秉公執法,對清河太守予以懲處。當地百姓知道后對此拍手稱快,其他官員看到蘇章如此公正嚴明,也都不敢再有其他想法了。
蘇章是一個清官,他堅守正義,以身作則,對待自己的故友時,在是非原則上能做到不徇私情,秉公辦事,這實在值得每個人學習。
清順治時,湖北孝感的李白爵曾任福建將樂縣知縣。李白爵剛一上任,就召集全家人,對他們宣布說:“我為官在任,俸金外皆贓,你們作為我最親近的人,不可有絲毫連累我。”
家人聽后,嚴格按照他的要求處理一些交往禮金。
李白爵家的日子過得比較清苦。當時,縣衙內有兩棵桂花樹,花開時節香氣四溢,家人想摘些花做香料,不料李白爵卻說:“此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家人于是打消了摘花的念頭。
李白爵在將樂縣為官三年,從不多拿一針一線。后來,他的一位上司向他索取錢物,說可擔保他仕途一帆風順。李白爵拒絕了,后憤然辭官。
李白爵離任時,僅有的行李就是圖書、鋪被,老百姓聽說李白爵歸鄉,老幼數萬人都來為他送行,“皆號泣返家,繪像以祀之”。由此可見,為官清正廉潔,遵紀守法,便能得到群眾的支持,而為官一任,造福四方百姓,乃為官之正道。
蘇章、李白爵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高貴品質,代表了中華民族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氣,也代表了中華民族遵紀守法、堅守正義的傳統道德。荀子說:“先義而后立者榮,先利而后己者辱。”古代的這種優良傳統,在今天依然需要我們保持并發揚光大。
然而,現實生活中也存在著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有些官員不夠自律,無視法紀的約束,甚至以權謀私、假公濟私。如果為官者都能做到像蘇章、李白爵他們那樣,懂得“俸金外皆贓”的道理,懂得“公與私”的關系,并能做到自重自警、防微杜漸,那么,就不會有那么多的人被金錢“吞噬”。
遵紀守法,不僅表現在遵守法律、秉公執法上,還表現在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上。在這方面,唐代著名軍事將領李光弼堪稱典范。
李光弼智勇雙全,有著雄才大略,以治軍嚴整著稱。李光弼的軍事指揮才能非凡,他為人嚴肅、果斷、剛正不阿,為很多人所敬重。他善于騎射,步入軍旅生涯后,在治軍管理和指揮作戰方面展現出卓越的才能,由于他指揮有方、治軍嚴整,他被郭子儀推薦出任河東節度副使。在后來的“安史之亂”中,李光弼和郭子儀一起率軍打敗了安祿山,為徹底平息“安史之亂”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李光弼在統軍作戰生涯中,做到了執法嚴明、軍令如山、賞罰分明,從而威震三軍。有一次,李光弼率領的部隊中有一員大將持利矛刺殺敵人。李光弼對于用矛刺敵者賞絹五百匹,對不戰而退者則處以斬刑。李光弼言必果、令必行,在執行軍紀軍令方面十分嚴格,不徇私情,部下都能做到遵紀守法。
唐肅宗即位后,詔令李光弼擔任戶部尚書并率軍赴靈武上任。當時太原節度使崔眾仗著唐肅宗和朝廷中一些重臣的垂青,自恃是侍御使,在軍中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現如今要他把軍權交給李光弼,心中不服氣。在交權時,崔眾故意刁難李光弼,不行軍禮,并表示,他現在不能即刻交出兵權。李光弼對崔眾的這種狂妄傲慢、違抗軍令的行為非常不滿,立即下令部下把崔眾抓起來,準備以軍法將其治罪。就在這時,唐肅宗派來使者傳旨,詔令崔眾為御史中丞,李光弼的部下看到這一狀況,就勸李光弼說:“最好還是把他放了吧!皇帝重用崔眾,你對他治罪,皇帝不滿怎么辦?”但是,李光弼斷然拒絕了部下的勸說,堅持按軍法處置了崔眾,隨后,他正氣凜然地說:“崔眾違抗皇上的詔令,故意不交出兵權,置軍法軍令于不顧,理應處斬。如果使者現在要宣布詔令,崔眾縱然當了御史中丞,官比我大,我也要依照國法軍紀將其斬首。”李光弼說完,就命令軍法官當眾斬了崔眾。
李光弼執法如山斬御史的消息不脛而走,在全國上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他統帥的軍隊中,將領和士兵個個受到很大的震動,為有這樣一位紀律分明、執法嚴格的首領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從此以后,下屬沒有人再敢違背軍令軍紀了,李光弼所指揮的那支軍隊被人們譽為“鐵軍”。在隨后進行的太原保衛戰中,李光弼的這支“鐵軍”以少勝多,以一敵百,用不到1萬人的軍隊打敗了史思明率領的10萬人的軍隊,贏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也為扭轉整個戰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場戰役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是李光弼以法治軍的結果。
事實證明,如果沒有健全的法制,沒有遵紀守法的公民,這個國家就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文明、進步的國家。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法律的完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法、懂法、用法。因為,法律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無論是在家庭生活還是在社會生活中,法律都與人們息息相關。
遵紀守法既是對人們的道德要求,也是人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它關乎每個人健康成長的方方面面,是做人的一項重要的行為準則。遵紀守法是現代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和基本義務,也是保持社會和諧安寧的重要條件,所以,遵紀守法為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公民的義務和責任。
上一篇:君子“不欺暗室”
下一篇:以公利為出發點,不為私欲所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