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一下又何妨
人生在世,若想事事都搞得是非分明,則會很累,所以有時不妨糊涂一下,讓自己輕松前行。鄭板橋的“難得糊涂”四字一出,就被人們津津樂道,現在這四個字被制成各種禮品或是圖畫銷售。世人之所以對這四個字如此推崇,實在是因為其概括了人生的大況味和大境界。
難得糊涂是一種成熟和從容,這種糊涂與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對人生大徹大悟之后復歸寧靜的心態。
鄭板橋的“難得糊涂”還有一段有趣的來歷。鄭板橋在山東為官時,一日閑來無事,去游覽萊州的去峰山,因迷戀山中美景,看看天色已晚,只得到一茅屋借宿。茅屋的主人是一位隱居此地的老翁,自稱“糊涂老人”。鄭板橋在茅屋中看到一個方桌般大小的硯臺,石質細膩、雕刻精致,令鄭板橋贊嘆不已、嘖嘖稱奇。老人也一時興起,請鄭板橋題字,準備刻于硯背。鄭板橋大筆一揮,寫下了“難得糊涂”四個字,后面蓋上“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方印。寫完后,鄭板橋看到硯臺寬大,尚有余地,遂請老人寫一段跋語。老人欣然接受,提筆寫道:“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轉入頑石更難。美于中,頑于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門也。”寫完后,老人也加蓋一塊方印,字為“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鄭板橋此時方知老人來歷不凡,從高位隱退,來此地隱居,不禁又驚又愧。感慨于“糊涂老人”的命名,鄭板橋又補寫一句:“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兩人相見恨晚,言談甚歡,說詩文字畫,講人生奧妙,結為知音。
唐武則天時的名臣狄仁杰,早已在實踐糊涂之道。
狄仁杰任豫州刺史時,因為辦事公正、執法嚴明,政績突出,口碑也很好。武則天賞識賢能,讓他到京城當宰相。
一天,武則天想試試他,便對他說:“你在豫州時名聲很好,但是也有人彈劾過你。你想知道是誰彈劾你嗎?”
狄仁杰說:“有人說我不好,這很正常。如果陛下認為臣的確犯有過失,請您批評責罰,臣一定改過;如果陛下認為那不是臣的過錯,就不必為此勞神。但是無論哪種情況,我都不想知道是誰彈劾的我。因為只有這樣,我才可以繼續友善地對待對方。”
武則天被狄仁杰的寬大器量打動了,不但更加賞識他,還非常敬重他,甚至稱他為“國老”。
狄仁杰不想知道誰彈劾過自己,一方面是對彈劾自己的人寬容,一方面是不想讓自己背上無謂的負擔,增加無謂的煩惱。
我有一位朋友,曾經遭人誣陷,后來的事實證明他清者自清。有一次我們正在吃飯,他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知道誣陷他的人是誰,但我這位朋友卻淡定地說:“是誰誣陷我并不重要,我不想知道是誰,反正現在事實已經搞清楚了,我沒必要再為這事自尋煩惱。”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若把世事看得太清、太透,就會發現太多的丑惡;若把生活計算得太精、太細,會少了許多驚喜和樂趣;若對別人太疾惡如仇,就學不會包容和從容。
人生的旅途中,偶爾糊涂一下,也是一種放松和減壓。
上一篇: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
下一篇:給困難起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