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心智成熟的選擇
一只河蚌舒服地張開殼在曬太陽。不料,一只鷸飛過來去啄它的肉。河蚌非常氣憤,心想:“你有利嘴就可以來啄我嗎?今天,我非要讓你知道我的厲害不可!”于是,河蚌急忙合起自己的殼,緊緊地鉗住鷸的嘴。
鷸掙扎了幾下,但掙脫不了,想了想就對河蚌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遲早憋死在這里。”
河蚌一聽,更加生氣,就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總會被活活餓死。”
就這樣,它們誰都不肯松口。剛好一個漁夫路過這里,看見這種情景,便不費吹灰之力地把它們一起捉了起來。
其實,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人與生俱來有一種競爭的天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比較強大的一方,誰都不希望看到他人強過自己。因此,往往會選擇競爭,尤其是當(dāng)彼此間發(fā)生利益沖突時,即使拼個你死我活也在所不惜。即使在雙方有共同利益的基礎(chǔ)上,人們也傾向于選擇競爭,而不是“合作”。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競爭”的本能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xiàn),它帶給我們的往往是得不償失或損人不利己。作為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應(yīng)該抑制這種不良心理,選擇合作。
一個人,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樣樣精通。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要完成自己的事業(yè),就必須善于借用外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學(xué)會合作與雙贏,借助群體的力量,才能使人迅速成功。
人類的優(yōu)勢在于合作,如果不懂得與人合作,或放棄與人合作的機會,便很可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只有與他人合作,才能使自己享受到天堂般的快樂,獲得他人幫助的前提是自己去幫助他人。
大家都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其實,龜兔不止比賽了一次。第一次,兔子驕傲,半路上睡著了,烏龜贏了。因為烏龜處于劣勢的時候,沒有氣餒,沒有松懈,堅持到底,而兔子卻犯了錯誤。比賽完,兔子不服,于是進行第二次賽跑。第二次,兔子贏了,烏龜輸了。因為兔子把自己跑得快的優(yōu)勢轉(zhuǎn)化成了勝利,沒有犯錯誤給烏龜以可乘之機。第三次賽跑,兔子按烏龜指定的路線跑,兔子又跑在了前面,快到終點時,不幸被一條河擋住了,兔子過不去。烏龜慢慢爬到河邊時,它很輕松地就游過去了,結(jié)果它又跑了第一。這是因為兔子沒有改變策略。第四次賽跑時,它們說,干嗎老這樣賽呢?咱們優(yōu)勢互補合作吧!于是,在陸地上,兔子馱著烏龜跑,過河的時候,烏龜馱著兔子游,最后同時到達(dá)終點。
第四次賽跑,烏龜和兔子實現(xiàn)了雙贏,因為它們相互信任,優(yōu)勢互補,這比單獨行動的速度快了很多。
一個人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取決于是否善于合作。一個人再能干,也難以獨自做完所有的事。有些事需要眾多人同心協(xié)力來做。人與人只有彼此尊重和理解,各自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向著同一目標(biāo)努力,才能產(chǎn)生1+1+1>3的功效。
為了取得更大的成就,我們應(yīng)該選擇與人合作,這是心智成熟的選擇。當(dāng)然,由于利益沖突、競爭心理的廣泛存在,要想與人良好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里,心智成熟的人為我們提供了幾個方法,很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
首先,要多加溝通。溝通越有效,合作的可能性也越大。良好的溝通能夠傳達(dá)給對方合作的意向,消減彼此的競爭心理。
其次,注意挑選合作的對象。因為一個人的個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選擇合作還是競爭。通常情況下,成就動機強、好強的人更容易選擇競爭,而交往動機強、謙虛的人更傾向于合作。
最后,要推崇“雙贏”。合作的目的就是為了雙贏,是讓我們每個人都獲得成功。“雙贏”的推崇能夠減少“競爭優(yōu)先”所帶來的負(fù)面影響。
總的來說,合作能夠使我們擁有更加廣闊的空間,擁有更多的可能性,擁有更高的成功概率。因此,與人合作已經(jīng)成為每一個心智成熟的人都會做出的選擇,成為獲得成功必不可少的能力。
上一篇:先做重要的事是高效率的關(guān)鍵
下一篇:告別“拖延”,行動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