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細節,小事贏機會
細節決定成敗。有時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丁點小事,卻可能對一個人或一個組織有著深遠的影響。
機會垂青于有準備的人。從細節做起,善于把握細節,是這些有準備的人的一個共同特點。
細節決定成敗。有時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丁點小事,卻可能對一個人或一個組織有著深遠的影響。
20世紀中期,前蘇聯的航天技術曾經令世人折服。而乘坐“東方1號”在太空遨游108分鐘的飛行員加加林的名字更是被世人所熟悉。
其實,直到航天飛船飛入太空的前一個星期,加加林才有幸被選中,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隨同載人航天飛船遨游太空的航天員。
加加林究竟以什么樣的優勢贏得決策者的青睞呢?“東方1號”的總設計師羅廖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令當時的人們感到十分意外,羅廖夫說:“其實當時被選送來的航天員的各方面素質都很優秀,而且彼此之間的差距微乎其微,這對我們來說實在是一個難題。不過在當時的選拔過程中,我總感覺航天員們的表現有些美中不足,但究竟是哪里出現了問題,我自己也不太清楚。直到加加林進入飛船的那一刻,我才清晰地意識到其他航天員的不足之處。”
原來加加林在進入航天飛船之前,他輕輕地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只穿著襪子進入了座艙。就是這個在很多人看來微不足道的舉動一下子打動了羅廖夫,羅廖夫從他的這一舉動中看出了他平時追求完美的習慣,而且還感受到了他對航天飛船的無比珍愛。要知道,他對航天飛船的珍愛實際上就是對我們這些設計人員的尊敬,同時也是對航天事業的熱愛。
加加林通過一個再細小不過的舉動,讓羅廖夫以及其他人深受感動,從而成為遨游太空的第一人,也使自己的名字在浩瀚的人類歷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其實正如羅廖夫所說的那樣,加加林當時的那一舉動雖小,但絕不是偶然,而是其長期以來對細節重視的必然結果。正如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也正是這種長期以來對細節的重視為其贏得了必然的偉大成就。
對于一個員工來說,如果能把握住細節,就有可能像加加林一樣,得到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員工看見別人獲得晉升或者工資上漲,總是會說:“如果給我一個機會,我一定做得比他更好!”可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別人的機會是如何得來的。
機會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機會從來都是屬于那些能夠從細節入手,把身邊的大事、小事都做好、做細的人。
一個員工,如果不能把細節做好,遭受損失的只會是個人。但如果一個企業控制不好細節,受影響的就可能是企業的發展機遇。
國內有一家藥廠,準備引進外資,擴大生產規模。當時,請來了世界著名的拜爾公司來廠考察。拜爾公司代表在進行了短暫的室內會談之后,藥廠廠長便陪同這位代表參觀工廠。就在參觀制藥車間的過程中,藥廠廠長隨地吐了一口痰。拜爾公司的代表清楚地看到了這個場景,便馬上拒絕繼續參觀,也終止了與這家藥廠的談判。
在這位代表看來,制藥車間對衛生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作為一廠之主的廠長都能隨地吐痰,那么員工的素質可想而知。與這樣的藥廠合作,如何保證產品的質量呢?
一口痰,吐掉了一次合作的機會。如果這個廠長之前就能夠認識到做好細節的意義,也許就不會讓這次合作機會白白跑掉了。
因為一件小事,加加林因此成為遨游太空的“第一人”;因為一件小事,拜爾公司拒絕了國內藥廠的合作計劃。同樣,因為一件小事,卻直接促成一個企業的崛起。
1950年,井植薰和大哥用2000萬日元的積蓄辦起了三洋機電公司,從一個常務董事到一個小經理,也許很多人在旁邊笑話他,但井植薰卻很開心,因為這是第一次為自己而忙碌。
開始的時候,井植薰被大哥任命為材料設備部長。一天黃昏,他騎自行車上街,因為沒有車尾反光板被警察攔住,說違反了交通規則。“啊!這么說這是法律規定的?要是真的這樣的話,這可是一樁好買賣。”井植薰腦子轉得飛快,嘴里不停地嘀咕:“全國大概有1000萬輛自行車,這可是個大市場。”他想到公司里有一大批銅片的邊角料,以前都是當廢品賣掉,如今正好用來做反光板的底板和連框,這樣就能把反光板的成本降低,完全能夠以低成本贏得競爭優勢。
很快,三洋制造的反光板就打倒了松下等一些老牌子,幾乎獨占了全部市場。
一個不被人重視的細節、一個小小的反光板卻給井植薰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從一無所有到事業有成,他最終締造了赫赫有名的三洋集團,井植薰就是靠著把握每一個細節才逐漸讓三洋強大起來的。
把握細節,小事贏機會。正是這一個細節,讓三洋的邊角料變廢為寶,并借此成功地擊敗了競爭對手。
上一篇:“說真話,辦實事”具體行動方案
下一篇:多說點真話,多辦些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