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他請教他最專長的問題
馬可森曾采訪過紐約的大資本家亨利·羅杰斯。他這樣記載這次訪問:“因為我有太多的問題想問他,所以,采訪之前我對此表示了歉意。而他立即說:‘如果你一個問題都沒有,不是說明你是個沒趣的人嗎?’”
馬可森說:“有許多人無論到哪里,都一無所獲。原因是他們總是害怕提問。尤其面對大人物時,他們怕提問會引起反感或惹惱對方,但事實并非如此……”
一次,一個報社記者采訪銀街一位著名的銀行家,就國際匯兌問題向他請教。15分鐘后,記者脫帽告辭,對銀行家說:“十分感謝,我已經十分了解這個問題了。”銀行家在他出門時又叫住他說:“年輕人,你很了不起啊!我在銀行做了40年,直到現在我還不是很了解國際匯兌的事呢!”
像這名記者一樣,不少人不提問題不是愚蠢地自以為已經掌握了不少知識,就是害怕暴露自己的無知和淺薄。但事實上,取信于人的一種有效方法是適時適當地提問。羅斯福就屬于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
查爾斯·西莫說:“羅斯福總統的白宮大門永遠歡迎能使總統提起興趣的人。無論是專家,還是其他訪客,他總能很快找到一個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羅斯福是為人處世方面的專家。有時也因此遭到誤解——在人們眼中,他似乎成了無所不知的天才,有人據此以為他在炫耀自己,以吸引他人。但事實是,他之所以受人歡迎,并取得成功是因為他能夠真誠地贊美他人之所長,并善于向他人學習。無論討論任何問題,他都抱著滿腔孜孜不倦的學習熱情,讓人感到被尊重的同時也十分感嘆。
成功人士利用提問來取信于人時,一般會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抱著謙虛求教的態度,讓人感覺到你的提問是對他及其所擁有知識的尊敬。因為忽略了這點,麥克蘭“失去至少20份工作”。一直以來,他都很刻苦,他專于煉鑄技術,后來成為世界著名的煉鑄工程師。但當初剛步入社會時,他根本不懂得如何提問。他說:“我總是失去工作,這是因為在上司眼里我懂得太多了,同時我又喜歡提問,我的問題往往使我的上司很沒面子,然后我就失業了。”人心很微妙,僅僅是一個不合時宜的問題,就會導致對方不快。現實生活中,這種事屢見不鮮。當麥克蘭發現自己問錯了對象時,他立即糾正——他開始學會提問上司精通的知識。有一次,他這么做了,上司又快又詳細地回答了他。這個改變在他的事業中應該說有著里程碑的意義。
2)確定你真的對這個問題有興趣。李蓮·愛可樂女士說:“有一次,一位少婦問普林斯頓大學校長邁克什博士一個道德哲學方面的問題,校長立刻反問她:‘夫人,你是只想了解一點知識呢,還是想重點談一下這個話題?’”應該說,博士的態度是粗暴了些,可這位太太也是自討沒趣,因為她的問題缺乏誠意。
3)確定對方樂于回答這個問題。對于想打探我們隱私,想讓我們上證人席的人,我們是本能躲避的。比如,有人問:“據說要加房租,你掏了多少錢?”“這個俱樂部的會費怎么樣?你得付多少?”這問題就太冒失了。當然,這種過錯是可以避免的。
提問題關鍵是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話題。比如,我們該如何面對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呢?這里就有很多合適的方法。李蓮·愛可樂女士說:“每個人都喜歡談自己的愛好。所以,你可以先問問他,閑暇時喜歡做什么。每個人都喜歡講一件與自己有關的事情,如果對方有車,你可以問他的歷險故事。每個人也都喜歡發表看法,所以,面對一個你一無所知的人,你可以問他一些公共事件,比如對近來人們談論的暗殺事件有何意見。”無論是商界精英還是社會名人,恭維他的最好方法就是:提一個他熟悉的問題,請他談談看法。另外,還有一個話題任何人都喜歡談論,也是一個最容易運用的話題,它甚至能讓最沉默的人侃侃而談,那就是:談論他人。
正如一位知名的廣告人所說:“人是天底下最有意思的東西。”的確如此。我們首先對自己和與自己有關的事情感興趣,其次就是對他人及其相關的事情感興趣。如果聽到與自己相關的事,無論是誰都會認真地聽,同時產生自己的看法。
有時,如果你在交談中感到無話可說了,你就可說起一個你們都很熟悉的人,如你們的朋友,或者社會上的名人,如某個作家、運動員等。總之,就是找一個對方感興趣的人來談論。
上一篇:向他人顯示你的謙卑
下一篇:吸引他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