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他人顯示你的謙卑
當西奧多·羅斯福入主白宮時,他承認,如果能有75%的時候不出錯,就達到了他的最高期望標準。如果這是這位20世紀最杰出的人物希望達到的最高標準,那何況你我呢?
永遠不要這樣說:“我要給你證明……”那就糟了。因為那等于在說:“我比你聰明。我要告訴你怎樣怎樣,使你改變看法。”那是一種挑戰。它只會引起反抗,甚至使對方在你還沒說話之前就和你爭論起來。
即使是在最溫和的情況下,也不容易改變別人的主意,那為什么要將事情弄得更糟呢?為什么要自找麻煩呢?
如果你想要證明什么事,大可不必聲張宣揚,而要講究策略方法,不要讓任何人看出來,使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你的觀點。“教導他人時,不能使其發現是在受教導;指出人所不知的事,使其覺得那只是他一時忘記的事。”
如果一個人說了一句你認為錯的話——是的,即使你肯定是錯的——但這樣說也許更好:“噢,是的!不過我還有另一種想法,但我也許不對。我總是這樣。如果我錯了,還請你指正。讓我們來看看問題所在。”
用這類話,如“我也許不對”,“我常常會出錯”,“讓我們來看看問題所在”,會收到神奇的功效。無論在什么地方,永遠不會有人反對你說“我也許不對,讓我們來看看問題所在”。
我班上有一位名叫哈羅德·倫克的學員,他是道奇汽車公司在蒙大拿州比林斯縣的代理商。他曾采用了這種方法與顧客打交道。他說,在汽車銷售行業壓力非常大,因此他以往在處理顧客抱怨時,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導致發生沖突,生意銳減,同時還會出現其他不愉快的事情。他在班上這樣說:
“當我認識到這樣做對我并沒有什么好處時,我開始嘗試新的方法。我這樣對顧客說:‘我們確實犯了許多錯誤,真是萬分抱歉。關于你的問題,我們也可能有錯誤,請你告訴我。’”
“這辦法在解除顧客的對立情緒方面很有效。顧客平靜下來之后,往往會很講道理,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甚至還有許多顧客感謝我,因為他們獲得了自重感。其中還有兩個人帶他們的朋友來買新車。在這競爭激烈的商場上,我們需要更多的這種顧客。我認為尊重顧客的所有意見,并且采取靈活禮貌的方式來處理,就會幫助你打敗對手。”
承認或許是你錯了,那么你永遠不會惹來麻煩。這樣做不僅可以避免所有爭論,而且還能使對方和你一樣寬宏大度,承認他也難免會犯錯。
如果你確實肯定某人錯了,并直接告訴他,會怎樣呢?我可以舉一個例子。
某先生是紐約一位青年律師,有一次參加由美國最高法院審理的一個重要案件的辯論。這個案件涉及一大筆金錢與一項重要的法律問題。在辯論中,最高法院的一位法官對他說:“《海事法》的追訴期限是6年,是不是?”
某先生頓了頓,注視該法官許久,然后直率地說:“審判長,《海事法》中沒有關于追訴期的條文。”
“法庭立即寂靜下來。”某先生在我的班上敘述他的經歷時說,“法庭中的溫度好似降到了零度。我是對的,這位法官是錯的,而我也告訴了他。但那能夠使他變得友善嗎?不。盡管我相信法律可以作為我的后盾,而且我也很清楚當時我的發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精彩,可是我并沒有說服他。我犯了個大錯,當眾指出一位學識淵博的、極有聲望的人錯了。”
有一次,我雇了一位室內裝飾設計師,為我家中裝一些窗簾。當賬單送給我時,我大吃一驚。
過了幾天,一位朋友來我家,看到這些窗簾,問了問價錢,然后她帶著得意的口氣大叫道:“什么?太過分了。我想你大概上了他的當。”
真的嗎?是的,她說的是實話,但很少有人愿聽別人羞辱自己判斷力的實話。所以,作為常人,我竭力為自己辯護。我說最好的東西總是最貴的,一個人不可能希望用便宜的價格買到既品質優良,又具有藝術特色的東西等。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來我家。她贊賞那些窗簾,并表示她也希望有能力為家里買這么精美的窗簾。我的反應完全不同了。“哦,說老實話,”我說,“我也沒錢買那些窗簾,它們實在太貴了。我現在還后悔買了它們。”
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我們或許會自己承認。如果對方待我們非常和善友好,我們也會向別人承認,甚至會對我們的直率坦誠感到自豪。但如果有人要將難以下咽的東西塞進我們喉嚨,那可辦不到。
如果你想要得到一些關于為人處世、自我控制、增進品德修養的有益建議,不妨讀讀本杰明·富蘭克林的自傳——這是一本極吸引人的傳記,也是美國文學經典之一。富蘭克林講述了他如何克服好爭辯的陋習,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能干、最和藹、最善于外交的人。
當富蘭克林還是一個冒冒失失的青年時,有一天,一位教友會老教友將他拉到一邊,用尖酸刻薄的話訓斥了他一頓。那幾句話大致如下:
“本,你真是無藥可救。你攻擊每一個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你的意見太讓人討厭了,沒人會接受。如果你不在場,你的朋友覺得更加自在。你知道得太多了,沒有人能再教你什么,而且也沒有人愿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所以你不可能再學到新知識了,而你現在所知卻又十分有限。”
據我所知,富蘭克林最大的優點之一,是他接受尖刻責備的態度。他已經成熟,也很明智,知道那是事實,并發現這樣下去,他將面臨前途及社交失敗的危險。于是,他改掉了陋習,立刻拋棄了驕傲、固執的態度。
“我訂下一條規矩,”富蘭克林說,“絕對不許傷害別人的感情,不許武斷。我甚至不允許自己在語言文字中使用過于肯定意思的字眼,例如‘當然’、‘無疑’等,而代之以‘我想’、‘我猜’或‘我想象’一件事可能是這樣或那樣,或‘目前在我看來是這樣’。當別人說了些我明知其錯誤的話,我也不再冒冒失失地反駁他,不再立即指出他的錯誤。我會在回答時,先說‘在某種情況下,你的意見不錯;但在現在的條件之下,我認為事情或許會……’很快我就看出我這種改變帶來的收獲;我所參與的許多談話,氣氛都愉快多了。我以謙遜的態度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僅更容易讓人接受,而且還減少了沖突。當我犯了錯誤時,我也很少會難堪;而我自己碰巧對的時候,更容易使對方不再固執己見而贊同我。”
“我最初采用這種方法時,的確與我的本性有沖突,但是我后來越來越習慣了。在過去50年中,可能還沒有人聽到我說出一句武斷的話。當年我提議新法案或修改舊條文的時候,之所以能得到民眾的重視,并且當我成為議員后能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大都要歸功于這一習慣。雖然我并不善于辭令,也沒有什么口才,談吐也比較遲疑,甚至還會說錯話,但一般說來,我的意見還是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如何將富蘭克林的方法用在商業領域中呢?我們可以舉兩個例子。
凱瑟琳是北卡羅來納州王山市一家紡紗廠的工程總監。她在我班上講述了她接受訓練之前和之后處理敏感問題的不同方法。
“我工作的一部分,”她介紹說,“就是設計各種方法和標準來激勵員工,使員工能生產更多的紗線,掙更多的錢。當我們只生產兩三種紗線時,我們采用的方法還算過得去。但我們最近擴大了項目,提高了生產量,計劃生產12種以上的紗線,這時原來的方法就不管用了,員工既不能按要求生產出所需要的紗線,而且她們也拿不到原有的報酬了。于是,我設計了一套新標準,這樣員工可以根據她們生產的紗線質量獲得合理的報酬,產量也會隨之上升。我在一次會議上向公司的主管層介紹了這套新標準,打算證明它是正確的。我從各方面指出了以前那套老辦法的錯誤之處,希望得到他們的贊同。可是,我完全錯了!我急于為新的方法辯護,沒有給這些人留面子,使他們認識到以前的錯誤。這樣,我的新標準還沒采用就壽終正寢了。”
“參加輔導班幾堂課之后,我就意識到了我的錯誤。我建議再召開一次會議。這一次,我請他們指出問題到底出在何處。我們就每一個要點展開討論,并請他們拿出最佳解決方案,而我則在適當的時候引導他們按照我的思路來提建議。當會議結束時,我所要提的方案實際上也就出來了,而他們也非常贊同。”
“現在我相信,如果你徑直指出某個人的錯誤,那么不僅不會收效,而且還會適得其反。你這樣做只會剝奪別人的自尊,并使自己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讓我們另外再舉一例——別忘了,我所舉的這些例子代表了成千上萬人的經驗。克洛里是紐約一家木材公司的推銷員。他承認,多年來他總是對那些脾氣大的木料檢驗員挑毛病,而他也常常贏得爭論。但這一點好處都沒有,因為那些木材檢驗員和棒球裁判員一樣,一旦他們做出裁判,就不再更改。因此,克洛里先生雖然爭辯得勝,但他的公司卻損失了成千上萬的收入。所以,他在參加我的培訓班時,決定放棄爭論。結果呢?下面是他的敘述:
“一天早上,我辦公室的電話響了。一位氣惱萬分的顧客在電話中抱怨說,我們送到他廠里的一車木料完全不合乎要求。他的公司已經停止卸貨,他還說,在木料卸下1/4之后,發現有55%不合格。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拒絕接受。”
“我立刻動身去他的工廠。我在路上一直想著處理這種情況的最佳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我一般會引用木材等級的規則,并以我自己擔任檢驗員的經驗與知識,來說服那位檢驗員木料確實符合標準,是他在檢驗時誤解了規則。不過我想我還是試試我在訓練中所學的法則。”
“當我到達工廠時,只見采購經理及木料檢驗員一臉不高興,全都準備爭辯的樣子。我們走到正在卸貨的卡車邊上,我要求他們繼續卸貨,讓我看看具體情況。我請檢驗員照常檢查,把不合格的木料放在一旁,合格的則另放一堆。”
“看了一會兒以后,我發現他的檢查確實太挑剔了,而且他又誤解了規則。這次的木料是白松,我知道這位檢驗員在硬木方面知識豐富,但在檢驗白松時卻經驗不足。檢查白松正是我的強項,但我是不是對他提出了反對意見呢?絕對沒有。我繼續觀看,漸漸地開始問他為什么有些木料不合格。我絲毫沒有暗示這位檢驗員他錯了。我鄭重地向他表明,我之所以問他,只是希望將來能以他們要求的標準給他的公司供貨。”
“用一種友善合作的精神請教,并堅持將他們不滿意的木料挑出來,結果他很高興,而我們之間的緊張關系也開始緩和下來。不過我也會時不時地提醒他幾句,在被拒絕的木材中實際上有些還是符合他們購買的標準的。但是我非常小心,不讓他知道我指出了這一點。”
“漸漸地,他的整個態度有所改變。最后他承認他對于白松并沒有多少經驗,并在每根木料從車上搬下來時問我是否合格。我就向他解釋為什么這根是合乎標準的;但我仍然堅持說,如果木料不合乎他們的需要,他們可以不接受。終于,每當他挑出一根他認為不合格的木料時,就感到不安了。最后,他意識到錯誤在他們,因為他們沒有規定木料的等級標準。”
“最后的結果是,在我走之后,他重新檢驗了全車木料,并且全部接受,我們收到了一張全額支票。”
“就這件事來看,講究一點技巧,盡量不指責對方的錯誤,可以使我公司減少一大筆收入損失,而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更非金錢所能衡量。”
在基督降生2200多年以前,古代埃及國王阿克圖給了他兒子一條英明的忠告——一條今天仍然十分重要的忠告。阿克圖國王說:“謙虛而有策略,你將無所不能。”
換言之,不要同你的顧客或你的配偶,或你的對手爭論。不要指責他們錯了,也不要刺激他們,而是講究一點兒技巧。
因此,要想化解他人的敵意,請記住第二項規則:尊重別人的意見,向他人顯示你的謙卑。千萬不要指責別人的錯誤。
上一篇:向他人提出有意義的挑戰
下一篇:向他請教他最專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