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戒驕練字
王獻之,是“書圣”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王獻之自幼聰明好學,因此小小年紀就寫得一手好字了。
有一次,王羲之看小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他身后,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結果獻之握筆很牢,沒被父親抽掉。父親看了之后很高興,夸贊他學習認真刻苦,長大后肯定會成名。小獻之聽到父親的夸獎后,心中沾沾自喜。
還有一次,王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紙弄臟了,小獻之靈機一動,隨手補畫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牛在扇面上。小獻之的聰明贏得了客人的贊賞,加上眾人對他的書法和繪畫贊不絕口,他便慢慢地滋長出驕傲情緒來。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我的字,只要再寫上3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
“5年總行了吧?”媽媽還是搖搖頭。
一聽5年還不能練好字,小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還要多長時間啊?”
“你要記住,寫完院子里的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立得穩!”小獻之回頭一看,原來父親已站在他的背后。
盡管心中很不服氣,但由于家教嚴厲,再加上自尊心極強,小獻之還是接受了父母的意見。
轉眼間,5年過去了。小獻之心想,時間到了,功夫也下了,應該會有想象中的收獲了。于是,他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地翻過去,只是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了一個“大”字時,他隨手就在“大”字下面填了一個點,說:“你的字功力還差得遠呢!繼續努力練習吧。”
小獻之心中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并憤憤地說道:“我又練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可是,父親依然不認為我寫的字好!母親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么不同嗎?”
母親聽了小獻之的抱怨后,笑了笑說:“這些字我先拿回去,認真看了之后再說。”二天后,母親在習字中找出有“大”的那篇,看著“大”字下面加的那個點,嘆了口氣說:“兒子啊,你才磨盡了18缸水中的3缸呀,才有那么一點點像你父親的字。”
小獻之聽后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想寫好字可真難啊!這樣下去,什么時候才能有個好結果呢?”
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標的!”
他終于明白了父母的用意,下決心學習父親刻苦勤奮的精神。他每天端坐案前,凝神聚氣,提筆運腕,開始認真地練起字來。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不斷地習字。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小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后,在書法上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后來,他和父親王羲之被人們尊稱為“二王”。
名人箴言
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奮同樣能做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奮也能做到。
——亨沃比徹
上一篇:獨自飛上藍天的殘疾人
下一篇:琴納消滅了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