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之后的建議,更容易被接受
既然涉及說服,就說明至少有兩方的觀點是不同的。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哪一方說服對方,都需要努力。在說服對方的時候,如果不想遭遇閉門羹,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認同對方的說法。也許有人會說,他的說法就是錯的,所以我才要說服他,又怎么可能認同他呢?明智的人這個時候不會糾結(jié)于對錯,畢竟最終的目的是說服他人,那么過程委婉曲折一些,也是正常的。假如剛剛開口就不由分說地否定他人的觀點,必然招致他人的厭惡,對方也就不會愿意聽你繼續(xù)說下去。相反,假如你能夠先認可對方的觀點,讓對方找到與你志同道合的感覺,然后再陳述理由,循序漸進地說服對方,那么就更容易讓人接受。只有這么做,說服工作才有可能順利開展下去。
每個人都需要認同感,雖然每個人的觀點因為自身的限制,會存在很多很大的不同,然而,交流的最終目的不就是求大同存小異嗎?我們應(yīng)該允許不同觀點的存在,我們也有權(quán)利根據(jù)自身需要去說服他人,這一點兒都不矛盾。
西西8歲了,每天早晨都要自己選擇衣服穿。一個冬日的早晨,西西拿出頭一天晚上準備好的毛呢裙子,想要穿著去學(xué)校。這時,媽媽提醒她:“西西,今天有大風,還會下雪,你應(yīng)該穿得厚一點兒哦!”西西很不樂意,嘟著小嘴說:“我不怕冷。”看到西西的模樣,媽媽意識到應(yīng)該用點兒小計謀說服她。因此,媽媽笑著說:“西西這件裙子特別漂亮,媽媽也喜歡這件裙子呢!”西西馬上轉(zhuǎn)怒為喜,笑著說:“媽媽,西西穿上這件裙子會更漂亮!”“當然,西西是小美女呢!”媽媽恭維道。眼看著西西情緒越來越好,媽媽才說:“西西,外面好像下雪了呢!你伸出手去窗外接一朵雪花吧!”西西乖乖地打開窗戶,伸出手去。突然,一陣風吹過來,把她的小手凍得通紅。
西西趕緊關(guān)好窗戶,說:“媽媽,真的很冷。”媽媽說:“要是感冒可就糟糕了,不但要喝那么苦的藥,有可能還需要打針。”這時,西西想了想,問:“媽媽,穿裙子會感冒嗎?”媽媽點點頭,說:“這是冬天最冷的時候,的確很容易感冒。要不這樣吧,你把裙子穿在里面,外面再穿個羽絨外套。這樣,你到了學(xué)校脫掉外套,有暖氣就不會冷了。”西西高興地接受了媽媽的建議,說:“媽媽,你可真聰明?。 ?/p>
如果媽媽一開始就堅決否定西西挑選的衣服,讓西西穿更厚的羽絨服,也許西西會當即傷心地哭起來。對于七八歲的小女孩而言,正是最愛美的時候,也不喜歡別人否定她們的選擇。媽媽的做法很聰明,先是認可西西的眼光,說她挑選的裙子非常美麗。然后,又讓西西伸出手去窗外接雪花,感受寒冷。最后在西西擔心感冒時,恰到好處地說出自己的建議,西西果然高興地采納了。
不管是面對孩子,還是面對成人,當我們想要說服對方時,都不要急著否定對方。畢竟,每個人都是人,而不是神,都有想不周全的時候。只有中肯地給出我們的建議,對方才會更加慎重地思考,最終作出正確的選擇。
上一篇:觀點新穎,才能吸引眼球
下一篇:認同對方,他才能接受你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