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 疏導,化解隱患明患——避雷針效應
懂得疏導
你是否受過委屈、有過不平?在遇到不良情緒的時候,如果不能自我調節,就會喪失繼續前進的勇氣。如果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導,就會將不良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學會自我疏導、自我調節、自我排解,關乎每個人的情緒,關乎事業成敗。
引雷機理
由于靜電感應的作用,雷雨云貼近地面時,會在地面突出的尖端處積聚大量電荷,形成雷擊的隱患。如果在這個尖端處安裝一個金屬棒,再通過金屬線與埋在地下的一塊金屬相連,就會形成一個通路,使云層所帶的電與地上的電中和,從而保護建筑物等避免雷擊。這就是避雷針的引雷機理。
“避雷針效應”
避雷針這種用疏導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效地解決了建筑物的避雷問題。這一現象應用于實際生活,便是著名的“避雷針效應”,即:善疏則通,能導必安。善疏善導,是管理的精髓。學會排解不良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生活運用
避雷針效應在實際生活中也有許多運用:作為單位領導人要注意對矛盾和職工關注的焦點加以解決和疏導,要關注員工(工作人員)的心理和思想問題,要加強談心、交流和思想工作;作為個人要注意調解自己的情緒,及時校正自己的心理問題等。
打開心結之術
矛盾是無處不在的,如果任其積累,最終就會導致諸如罷工等不堪設想的后果。解決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疏導矛盾,解開心結,讓溝通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營造和諧的工作及生活氛圍。柔能克剛,遇到問題,不需要總是針鋒相對。給自己的生活和事業都裝一只避雷針吧,這樣就可以隨時發現問題、化解矛盾,縱然雷雨交加,我自巋然不動。
遠離牢騷對抗
當你在工作中受了委屈時,你是否曾大發雷霆或以發牢騷來消極對抗?這只能增長自身的煩惱,于事無補。但倘或是善意的而帶有建設性的“牢騷”,在適當的場合以恰當的方式提出的話,這未必不是一味良藥吧?找三兩知己說說,尋找對策,適當的宣泄后既獲得了排解,冷靜下來之后還能自我反思,正確認識。這遠遠比跟人一味頂撞力爭,逞一時之快要好上千倍。
讀故事,懂心理——交流計劃
通用汽車曾實施過一次企業改革計劃,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沒想到改革后,工人把它看作是恢復了30年代“血汗工廠式”的管理,工人無法對工作產生興趣,不滿大大增加,最后導致工人集體罷工,損失4500萬美元。
通用公司為了恢復正常工作,對全廠工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罷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工人們認為公司不關心他們的需要、情感等問題;管理部門不事先通知或進行協商就改變工人的工作計劃,增加或取消加班時間,引起工人不滿;工人們覺得領導者對他們改進工作方法的意見沒有興趣;許多工人對公司的目標和計劃不了解,因此沒有能形成凝聚力。
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根源是管理部門和工人之間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于是,為了構造暢通無阻的溝通渠道,及時發現、化解問題,公司決定全面實施“交流計劃”,主要措施包括:
——廠內新聞。每天用5分鐘廣播與工廠銷售、庫存和生產計劃有關的新聞,使工人更加了解公司;
——消息公報。所有有關工廠業務的主要消息都貼在布告欄里,包括新產品、輪班、生產計劃、每周生產和新訂貨變化等;
——意見征求。工廠經理會告訴大家工廠中目前存在的問題,征求工人對解決這些問題的意見;
——管理訓練。所有管理人員以及職員都要經過人際關系和交往的訓練,促進各部門員工交流的能力,減少溝通的障礙。
“交流計劃”實行一段時間后,起到了明顯的作用,工廠不僅恢復了正常生產,生產效率還有明顯提高,使得生產量提高了30%。
在市場競爭不斷升級的情況下,有效的內部溝通已經成為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根據國際權威機構的調查分析,企業績效的提高70%來源于企業內部的溝通和反饋。引起思想共鳴的“溝通”是實現企業上下一條心的主要方法。
上一篇: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異性效應
下一篇:直線不一定最短——定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