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 成為第一,才能掌控大權——印刻效應
印刻效應
小鵝剛剛孵化出來,第一眼看到母鵝,就認定是自己的媽媽。德國習性學家海因羅特做了一個實驗,就是親自孵化了一群小鵝,并且讓它們第一眼看到的是他自己。而小鵝居然認定這個人類研究者是自己的媽媽,親熱地追逐著他,形影不離。小鵝在睜開眼睛時無論看到的是誰,都會把對方的形象深深印在腦海里,看成是自己的母親。這種對于“第一”的緊追不舍,就是“印刻效應”。
先入為主
一旦小鵝形成對某個物體的追隨反應,它就不可能再對其他物體形成追隨反應。這種追隨反應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它只承認第一,無視第二。這種行為也存在于人類,人類對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觸的人都留有深刻的印象,因此每一個人在職場工作的方式和價值觀,都很可能留有我們踏入社會第一份工作時的老板的痕跡,就我們大腦的運作而言,很明顯地,也符合“先入為主”的慣性。
第一名才有發言權
這種慣性讓我們自然比較容易記住第一名,而緊隨在后的第二名,我們即使記了,也很可能馬上就遺忘了。人們也像那只小鵝一樣,永遠只會記住第一。人們常常對第一名情有獨鐘,在公司里,第二把交椅的知名度遠遠不及CEO,第一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也是第二品牌所望塵莫及的。在這個世界,往往只有第一名才有發言權,每一個人都要朝第一或是頂尖而奮斗不懈!
第一名是永不懈怠的
第一名會得到注目,但卻不一定能永遠保有這榮冠。馬英九在勝選后提醒所有的黨員,高興只要一天就好,隔天就要卷起袖管繼續打拼。第一名是永遠不會懈怠的。因為不懈怠,才會成為第一名。在市場上最先進入消費者心里的商品品牌,比第二位的品牌同期市場占有率要多一倍以上,而第二位的占有率又比第三位多一倍以上,顯然“第一”所建立的地位具有巨大的優勢。
先入易為主,后來難居上
“巨人”總裁史玉柱的“營銷法則”的第一法則就是“做一個產品必須要做第一品牌,否則很難長久,很難做得好,不做第一就不能真正獲得成功”。為做第一,“腦白金”就在送禮廣告上投入了巨額的廣告費用。最終,“腦白金”依靠印刻效應獲得了成功。人們只會記得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對于第二、第三個則漠然視之。做市場也是如此,先入易為主,后來難居上。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最先看出來未來市場的人較易占領大的市場,當市場上的人多了以后,一個整體被多個人來分,每人分到的利潤也就很少了。做任何事都要做到最好,一個品牌塑造出來以后,就必須想辦法拓寬市場,改進自己,爭取達到第一。唯有第一,才能夠掌握予奪大權,才能夠更好地控制市場的導向。只有做第一,才會被人們牢記,被人們愛戴,也只有做第一,才會擁有遙遙領先的氣魄。
讀故事,學心理學——嬰兒的“印刻效應”
澳大利亞的比較行為學家勞侖茲指出:初生嬰兒從外界獲得的影響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嬰兒出生后所處的環境里大都有電視機。嬰兒降生后一個半月左右,耳朵基本上能聽到聲音,眼睛也能看見東西了。如果這時就給他看電視,嬰兒的頭腦里就會刻上電視的印跡。這樣的話,嬰兒對母親的聲音反而會變得沒有反應,即使母親把看到的東西講給他聽或給他唱歌,他也會無動于衷。這種嬰兒到了兩三歲時,通常會表現出以下的傾向來:
(1)不會說話;(2)不能注視母親的視線;(3)活動劇烈,無法安靜;(4)喜歡電視中的廣告,愛哼唱廣告音樂;(5)獨立能力差,日常生活不能自理;(6)不知道什么是危險的事情;(7)喜歡機械類的東西,并能較早地學會操作;(8)顯示出很廣的知識面。
嬰兒大腦因電視而產生的這種“印刻效應”,大約發生在他剛一出生到兩歲左右這段時間里。給兩歲的嬰兒每天看五六個小時的電視,毫無疑問地會使他具有上述傾向。
嬰兒不能看電視的原因,不僅僅是指他只是單方面地接受電視語言,沒有說話的機會,而使得語言會話功能發展遲緩;除此之外還有更嚴重的危險,即印刻式危險。被這樣撫養的孩子,會對母親的呼叫不予理睬。要扭轉這種狀況,則需要利用錄音機,事先錄好母親呼叫孩子的磁帶,然后反復地放給孩子聽,漸漸地,母子對話的通道才會被打開,孩子也才會回答母親的呼喚。可見“印刻效應”是多么的不容忽視。
在現實生活中,“和誰在一起”,可以影響你的性情、品性、操守,甚至能改變你的成長軌跡,決定你的人生走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缺乏積極進取、遠見卓識的空氣,如果你不能與比你優秀的人為伍,那么你的人生只會變得庸常。你原本不錯的潛質,會被你周圍的消極因素產生的印刻作用所影響,從而弱化了向上的壓力,喪失前進的動力。與正直為伍會更便于接受正直,與邪惡比鄰會被邪惡印刻。孟母也惟此才會三遷其所。因此,在人生的征途中正確把握“印刻效應”,多與有識之士、有為之士,有德之人、有才之人交往,是你邁向成功的關鍵。
上一篇:微小的變化,巨大的反映——蝴蝶效應
下一篇:成績只能說明過去——彼德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