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三思而后行,做好準備——布利斯定理
有趣的實驗
有個心理學家找來一些學生,并把他們分成三組進行投籃技巧訓練:記錄下第一組學生第一天的投籃成績,然后在20天內讓他們每天都練習投籃,再把最后一天的成績記錄下來;第二組學生也記錄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績,但在此期間不做任何練習。記錄下第三組學生第一天的成績,然后讓他們每天花20分鐘在想象中進行投籃;如果投籃不中時,他們便在想象中做出相應的糾正。
“熱身”很重要
實驗結果表明:第二組的成績沒有絲毫長進;第一組進球率增加了24%;而第三組進球率增加了26%。由此,他們得出結論:行動前進行頭腦熱身,想清楚要做的事的每個細節,將思路梳理清楚,然后把它深深銘刻在腦海中,在之后的行動中就會更得心應手。
“未雨綢繆”
美國行為科學家艾得·布利斯由此總結出了著名的“布利斯定律”,即:用較多的時間為一次工作進行事前計劃,做這項工作所用的總時間就會減少。這個實驗告訴了我們計劃的重要性。做事沒有計劃,行動起來就必然會是一盤散沙。只有事前擬定好了行動的計劃,梳理通暢了做事的步驟,做起事來才會應付自如。
先思后行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沒有養成先思后行的習慣,要么是只按別人說的做,要么是做到哪里算哪里。現在的社會愈來愈復雜,不再像過去“走一步,算一步”、“船到橋頭自然直”了。現在的社會,往往是“拔一毛而牽動全身”。
凡事預則立
現在所提倡的生涯規劃、生活規劃、事業規劃等,都在說明:凡事預則立。當然,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臨時起意,也并非不可以,只是也必須要有一些事前的因緣條件,例如領導者的條件,或者是萬緣皆備,或者是時勢所趨,或者是順時應勢;如果事前因緣條件都不具備,所謂沒有計劃、沒有預備,要想事情圓滿成功,這就難矣!
多思考和籌劃
不管干什么事,事先都要有明確的目標,都要有一個打算和安排。只有預先做好了安排,有了準備,有了計劃,才能把事情辦好。花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籌劃吧,制定一份明確具體的計劃,這是你成功之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寶。事前想得清,事中不折騰;三思而后行,方能少走彎路。
讀故事,懂心理——銷售之王的計劃表
很多事實都證明,做好計劃,先思后行,是抓住成功的法寶。
喬·吉拉德有美國的“銷售之王”的美稱。但是在剛剛接觸推銷行業的時候,喬·吉拉德發現自己幾乎是一敗涂地:他一個月打出了2000多個電話,平均每周40個。打電話的數量一多,工作就雜亂起來。他希望找到一個辦法,使他的工作井然有序,但卻一直沒有成功。
后來他認識到,要提高工作效率——正如中國那句俗語——磨刀不誤砍柴工——就必須花足夠多的功夫去磨刀,也就是事前做好計劃。吉拉德把所打的電話記在卡片上,這樣,每周有四五十張卡片。接下來,根據卡片的內容安排下次的話題,要寫的信,再排出日程表,列出周一到周五的工作順序,這其中包括每天要做的事。
當然做計劃既瑣碎又枯燥,往往要花去四五個小時,剛開始時,他總是做到一半就想放棄。但是堅持一段時間后,他就嘗到了甜頭,因為做好計劃之后,他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自此以后,吉拉德不再急著打電話,而是抽出一上午的時間做好計劃工作,接下來就是精神飽滿、激情飛揚、信心十足地會見客戶。
事實也證明了吉拉德的磨刀功夫極為成功,后來的他,不可同日而語。要確保成功,就必須制訂計劃。事實證明,拿出足夠的時間來做計劃,效果驚人。
正如商界大亨亨利·杜哈蒂說過的那樣:“我只做一件事,思考和安排工作的輕重緩急,其余的完全可以雇人來做。”
上一篇:一次壞行為的作用無限大——多米諾效應
下一篇:不必完美,滿意即可——滿意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