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者能讓你更優秀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講過一句名言:人是天生的城邦動物。人需要同其他人交往,沒有哪一個人可以獨自活此一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什么人交往,就能看出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這個道理很簡單,雖然我們一直贊美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但污泥對荷花而言并不是什么不好的東西,相反非常有用。對人而言,真正的道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告訴我你和誰在一起,我就知道你是怎樣的人。”這句話蘊藏著深刻的智慧和哲理。如果你同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一起,很可能因為你在工業界也很成功,或者說你將要取得成功。但是如果你同一個盜竊犯混在一起,除了去別人家里偷東西,很難想象你們還會做些什么。我的一位醫生朋友告訴我,要拯救一個沉迷于酒精或者毒品中的人,第一步就是要切斷他們與原先那些引誘他們上癮的“朋友”的聯系。事實上,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毫無疑問,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和誰在一起,不和誰在一起。
美國有一位名叫阿瑟·華凱的農家少年,在雜志上讀了一些大實業家的故事,很想知道得更詳細些,并希望能得到他們對后來者的忠告。
有一天,他跑到紐約,也不管幾點開始辦公,早上7點就到了威廉·亞斯達的事務所。
在第二間房子里,華凱立刻認出了面前那位體格壯實、一副濃眉的人是誰。高個子的亞斯達開始覺得這少年有點討厭,然而一聽少年問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樣才能賺得百萬美元?”他的表情便柔和并微笑起來,兩個人竟談了一個小時。隨后亞斯達還告訴他該去訪問的其他的實業界名人。
華凱照著亞斯達的指示,遍訪了一流的商人、總編輯及銀行家。
在賺錢方面,華凱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見得對他有所幫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知遇,卻給了他自信。他開始仿效他們成功的做法。
又過了2年,這個20歲的青年成為他學徒的那家工廠的所有者。24歲時,他是一家農業機械廠的總經理,為時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償地擁有百萬美元的財富了。后來,這個來自鄉村粗陋木屋的少年,終于成為銀行董事會的一員。
阿瑟·華凱在活躍于實業界的67年中,實踐著他年輕時來紐約學到的基本信條,即多與成功人士相結交,結果也像那些人一樣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與成功者為伍,與他們一起分享成功的經驗,我們就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對自己有益的東西,讓自己盡量少走彎路。同時,他們的精神品質還可以激勵我們更趨向于高尚,激發出我們對事業更大的熱情和干勁來。
如果你總是與消極的人交往,你就會成為他們消極情緒的犧牲品。消極的人在本能上往往用消極眼光來看待充滿可能性的觀念,他們不單不善于利用這種觀念,反而拼命找理由來證明它們是無法落實的。總之,他們隨意扼殺觀念,浪費了許多可利用的資源。
通往成功的路有兩條,一條是靠自己埋頭苦干,學習,實踐、總結;另一條是向已經成功的人去學習,像成功者那樣思考和行事。前一種方法節省了向成功者學習的成本,但卻極有可能走彎路,在時間與花費上得不償失。而且,當一個人僅僅依賴于自己的知識、經驗、資金、資源進行奮斗的時候,這條成功之路將緩慢無比。最終的結果往往是資源耗盡,信心喪失。而另一條則是通向成功、獲取財富的捷徑。
行銷大師賴茲說:“很少人能單憑一己之力,迅速名利雙收;真正成功的騎師,通常都是因為他騎的是最好的馬,才能成為常勝將軍。”成功人士如同登山的向導,他們知道哪里有曲折,哪里有陷阱。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成功人士的經驗會幫助我們免除別人常犯的錯誤。
巴菲特并不是一開始就會購買翻番10多倍的可口可樂股票。他最初的投資經歷和所有沒有取得成功的投資者一樣:打聽內幕消息,泡在交易所看走勢圖表和找小道消息。但是如果巴菲特一直這樣做下去,或許現在還只是一名散戶,或者早已破產。巴菲特始終沒有忘記向已成功人士求取真經。他先是跟隨投資大師格雷厄姆學習,后又向知名投資專家費雪求教,并且在好友芒格的幫助下,形成了自己的投資風格,經過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終于成為一代投資大師和世界巨富。
向成功人士學習,不僅要學習他們認識事物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像他們那樣去思考,以便取得他們已經取得的財富。
與成功者為伍,是一種聰明的合作方式,是實現多贏的捷徑。如果你現在還在和那些消極的人混在一起,你真的需要好好反省一下了,一定要記住: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多和比自己優秀的人交往,自己也會優秀起來;與成功者為伍的人絕對不會是一個失敗者。趕快加入到成功者的行列中來吧,那么,在不久的將來,你也將會成為其中的一員!
上一篇:付出,你會感到愉悅
下一篇:你在被焦慮困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