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思維
心理學家指出,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于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動時的心理狀態。專注思維,就是對此時此刻的某一件事、某一個人、某一件物或某一項活動,進行積極、開放和有意識的關注的思維方式。換句話說,專注思維,就是要人們——“活在當下”。
專注思維,對我們的成功和戰勝困難是相當重要的。尼采說:“具有專注力的人可免于一切窘困!”專注力是佛教、道教、瑜伽和世界上很多傳統文化的根基。
當今時代,選擇太多,誘惑太多,結果迷失在各種各樣目標中的人越來越多,專注于一項事業的人越來越少。
不可否認,人生的失敗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但注意力缺陷,常常是人們失敗的共同特點。
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專注除了對人們的成功有積極作用外,還可以幫助緩解壓力,促進免疫系統,減少慢性疼痛,降低血壓,甚至對病人應對癌癥也有幫助。
因此,每天花幾分鐘主動地專注于當下的生命體驗,可以緩解壓力進而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
[專注的力量出人意料]
軟件巨子比爾·蓋茨和股神巴菲特見面,關于對待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的問題,竟然回答了相同的人生答案——專注,專注使他們走向了成功,走向了財富。
在這方面,麥當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麥當勞在創業之初只是小店,當時有一個叫克羅克的年輕人和一個荷蘭人從麥當勞兄弟手下買下了這個小店。在很多人看來,克羅克是一個有點愚蠢的人,他只開麥當勞店,加工牛肉,養牛錢都由別人賺,而荷蘭人卻十分聰明,他不讓任何人有賺錢的機會,麥當勞、牛肉加工廠、養牛場全在他一個人旗下。好多年后,人們在一個荷蘭農場里找到那個荷蘭人,他除了200頭牛以外一無所有,而此時克羅克早已將麥當勞店開遍全世界,他使麥當勞成為世界快餐第一品牌,而他自己也成了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這也許就是專注的力量吧!也只有專注的事情才不會給自己留下遺憾。
朱熹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年輕的時候,沒有可以靜心讀書的環境。他在一個人聲鼎沸的茶館的一個角落里讀書。剛開始他常常在嘈雜的人聲中頭暈目眩,后來他強迫自己把思想集中在書本上,經過磨煉,再亂的環境也不能把他從書上拉開了。他的成就讓我看到了專注的力量。
說到這里,又想起一個老故事。故事講的是一位昆蟲學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園里散步、聊天。忽然,昆蟲學家停住了腳步,好像在聽什么。
“怎么啦?”他的朋友問。
昆蟲學家驚喜地叫了起來:“聽到了嗎?一只蟋蟀在鳴叫。哦,這真是一只上乘的大蟋蟀。”
商人側著耳朵聽了好久,無可奈何地說:“我怎么什么也沒聽到!”
“不信你等著。”昆蟲學家一邊說,一邊向附近的樹林跑了過去。
不久,他找到了一只大個頭的蟋蟀,回來告訴朋友:“看見沒有?一只白牙紫金大翅蟋蟀,這可是一只大將級的蟋蟀喲!現在,你相信了吧,我沒有聽錯。”
商人莫名其妙地問昆蟲學家:“您不僅聽出蟋蟀的叫聲,而且還聽出了蟋蟀的品種,您到底是怎么聽出來的?”
昆蟲學家回答:“個頭大的蟋蟀叫聲緩慢,有時幾個小時就叫兩三聲。個頭小的叫聲頻率快,叫的次數也多。而且黑色、紫色、紅色、黃色等各種顏色的蟋蟀叫聲都各不相同,比如,黃蟋蟀的鳴叫聲里帶有金屬聲。所有鳴叫聲只有極其細微甚至言語難以形容的差別,你必須用心才能分辨得出來。”
他們一邊說,一邊離開了公園,來到馬路邊熱鬧的人行道上。忽然,商人停住了腳步,彎腰拾起一枚掉在地上的硬幣。而昆蟲學家大踏步地向前走著,絲毫沒有聽見硬幣的落地聲。
由此,我想到了斯賓諾莎的故事。斯賓諾莎是一個猶太人,但他從一開始就與猶太教格格不入。24歲那年,他終于被驅逐出了猶太教會。與此同時,父親也在一氣之下與他斷絕了關系,他深愛的女友——他的拉丁語老師凡·丹·恩德的女兒,也在譏笑中投入了他的一個富有的同學的懷抱。
從此,沒有一個人再愿意與他接近、與他交談、閱讀他的那些“奇談怪論”。
他成了一個孤獨的人,不得不隱居在阿姆斯特丹郊區的一間陋室里,一邊靠磨制鏡片來養活自己,一邊靠吞吃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伊壁鳩魯、布魯諾、笛卡兒等人的哲學思想來養活自己的心靈。
28歲那年,斯賓諾莎與他的房東一起移居瑞恩斯堡。從此,他便徹底地隱退到了心靈的貝殼里,開始一心一意地思考發生在神的世界里的事情以及生命的奧妙,并把他的思考一點一點地記錄下來。
除了購買一些必要的食品和散步之外,他絕少出門。
漸漸地,世界把他淡忘了,他也不再記得外面的世界究竟是個什么樣子了。
有一天,他猛地抬頭,剛要長嘆一聲,無意中發現了頭頂上的那些已經蔚為壯觀的蜘蛛網……他孩子一樣地笑了,甚至笑出了眼淚。
真的沒有想到,他所棲身的蝸居里還會有蜘蛛這樣一位不嫌棄他的朋友。
他長久地盯著蜘蛛,發現蜘蛛除了默默地結網之外,似乎對什么都沒有興趣。
他的一聲長嘆終于又變成了一種力量,他深深地埋下頭來,開始像蜘蛛一樣默默地結網,結他的哲學的網,他的第一部神學著作——《宗教論》,就這樣寫成了。
從此以后,這個遺世獨立的斯賓諾莎像困獸一樣在那個籠子般狹小的房間里走來走去。不,是在哲學王國里斗來斗去,結果他把自己的名聲斗得越來越響了。當然,有時候,他也尋找著能夠沖出去的門,因為他孤獨得甚至想要發瘋。可是,門在哪里呢?頭頂上的蜘蛛還是在默默地編織著自己的網,理智一再地告誡他,他是絕對不能瘋掉的。不僅不能瘋掉,而且還要比正常人更正常一些。也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他篤愛的哲學。本來就已經很瘦小的他,顯得越來越瘦小了;本來就已經很黝黑的他,顯得越來越黝黑了。加上長年不修邊幅,看上去,他簡直就像個怪人!不,是怪獸!“困獸猶斗,況國相乎?”他終于勝利了。
讀后有智慧
同樣是經營麥當勞,一個只專心做一件事,一個卻一心做很多事,結果專注的那個創造了奇跡,另一個人的事業卻很平常。
同樣是蟋蟀的叫聲,同樣是硬幣落地的響聲,他們在某一方面的敏感度已超過了一般人。這其實就是專注的力量。昆蟲學家的心在蟲子那里,所以他聽得見蟋蟀的鳴叫;商人的心在錢那里,所以,他聽得見硬幣的響聲。這個故事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你的心在哪里,你的財富就在哪里。
對斯賓諾莎也一樣,正是那只只對結網感興趣的蜘蛛,激發了他的專注,他的昂揚斗志,和他對一切金錢、名譽、地位的淡欲。
上一篇:不可能思維-[做“不可能”的事]
下一篇:樂觀思維-[做個樂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