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量力而行
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機遇和誘惑的時代,許多人將富貴險中求奉為真理。比如,在投資市場,很多人正是充滿激情,正是敢于冒險,從而最終把握了機會,獲得了巨大成功。其實,神話和現實往往只在一念之間,縱觀那些輝煌成功者的經歷,我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富于激情、敢于冒險,在與風險的搏擊中獲得了成功。有人說,沒有冒險就沒有成功,這句話雖然說得有些絕對,但冒險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成功的開始——但這并不意味著,追求成功只需要激情而不需要理智。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必然是二者兼備的。
克勞塞維茨說:“只有通過智力的這樣一種活動,即認識到冒險的必要而決心去冒險,才能產生果斷。因此,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我們有必要懂得放下的智慧,對于那些逞強之事,與其冒險不如及早放下。”“螳臂當車”的故事,就說明了自不量力只會導致失敗甚至是自取滅亡的道理。
春秋時,魯國有個賢人名叫顏闔,被衛國靈公請去當太子蒯瞆的老師。顏闔聽說蒯瞆是個有兇德的人,到衛國后,就先去拜訪衛國賢者蘧伯玉,請教如何教好蒯瞆。蘧伯玉回答說,您先來問情況是對的,有好處,但要想用您的才能教好太子是很難達到目的的。他進一步說道:“汝不知夫螳蜋(同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意思是:螳螂張起雙臂來阻擋前進的車輪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勝任的,而是確實認為自己的這種舉動是好的,是有益的。顏闔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為像螳臂當車一樣,您要戒備啊,慎重呀!
“螳臂當車”這個成語出自《莊子·人間世》,用來比喻不自量力。我們做事情要考慮自己的能力所及,盡量做到量力而行,不要去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有一只烏鴉,經常看到鷹從懸崖上俯沖下來,叼走一只小羊羔。志存高遠的烏鴉開始學習老鷹的姿態:展翅、俯沖、急轉、騰空……終于練得差不多了。
有一天,它看準一只小羊羔,就呼啦啦地從山崖上俯沖下來,猛撲到小羊身上,狠命地想叼起小羊來,爪子卻被羊毛纏住了。
牧羊人隨手抓住它,大笑:“就你這個樣子,也想充老鷹。”
這個故事再次向我們證明了做事要量力而行的道理。果斷行動之前,還必須理智地思考,正確判斷自己的能力。
做什么事情都要根據自己的能力而定,不要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否則只能頭破血流,或者誤入歧途。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時時刻刻掂量自己,不要過高估計自己的德行和自己的力量,不可過于輕視對方,一定要量力而行,既要知己,也要知彼,只有這樣,方能有更多勝算。
上一篇:真心付出,別為了功利性的目的
下一篇:確立正確的擇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