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癥狀:忽然提出想要出國留學
一個正讀高中的男孩,昨天提出想要出國留學,父母不同意,就大吵大鬧,甚至以不答應就跳樓威脅父母。父母心驚膽戰,一夜沒睡好,今天就緊急呼救。
一個年齡已經不小的孩子,怎么會忽然為想出國留學而大吵大鬧甚至以死相威脅?一對人到中年的父母,怎么會就讓孩子隨便的一個沖動而嚇得如此火急火燎?
這對父母求助的愿望非常強烈,做母親的說起話來更像連發的機關槍:
我們孩子好面子,可是,學習成績又不是很好,在班里排名到了下游,主要是理科不好,特別是數學不好。可是,他并不努力,高一的時候他總是說,到高二就好了,到高二文理分班去文班,不要數理化了,名次也就可以上去了。孩子就這樣幻想著高二的好名次,照樣的不肯努力。我們也心存幻想,整個高一就沒有管他的學習。結果,到了高二,上了文班,沒有了數理化,一考試名次還是在后面。這下,孩子就很受打擊,很失落。這時候,我們也開始管他的學習了,看著他,督促著他,甚至晚上我和孩子睡一個屋子,就怕他玩。為此,我們經常發生沖突,沖突起來孩子就鬧:我煩著那,你們怎么還這樣對我?
這樣鬧了幾次,那天,忽然孩子就提出要出國留學了。我們知道,孩子就是逃避。孩子虛榮心特別強,又不知道努力,有點困難就想逃避,孩子這樣鬧出國,實際也是為了逃避,為了逃避現在的學習名次。
從前面的情況可以看出來,男孩的鬧出國留學,確實是為了逃避眼下的學習困境。但是,為了逃避就鬧出國,這到底還是有些反常,甚至是很反常。男孩究竟為什么有這樣反常的表現?他的反常行為表現背后更深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原來,在他們家里,到男孩這里已經是三代單傳了。不難想見,爺爺奶奶非常疼愛,甚至過度疼愛,從小就要星星不給月亮。吃的,玩的,穿的,男孩都是想要什么要什么,可以說什么要求都能得到滿足,從來沒有不滿足的時候。一次,男孩都上中學了,為了要一身名牌,母親開始不同意,男孩就小娃娃一樣坐地上哭鬧,最后還鬧割腕。一次為了買手機,父母開始不同意,男孩就用頭撞墻。結果,是每次男孩的要求都得到了滿足。
初三的時候,男孩忽然想起來要調座,想調到第一排。可是,他不自己跟老師講,回來央求媽媽跟老師說。媽媽雖然開始表示了不同意,可到底還是給老師打了電話,滿足了男孩的要求。
中考結束了,男孩成績不夠重點高中的分數線。可是,男孩為了面子,提出要上重點高中,而且態度非常堅決。父母雖然知道這也不是好辦的事兒,但是,最后還是調動各種力量,托關系,多花錢,讓男孩上了一所重點高中,再一次讓男孩的要求得到了滿足。
男孩上重點高中后,幾次考試,名次都差不多到了最后幾名。男孩幻想著名次前進,其中,包括幻想著高二文理分班后名次的前進。但是,都沒有夢想成真。于是,男孩又提出還不如上普通高中,如果到普通高中,或許名次就可以到前面了。于是,父母又一次齊心協力,把男孩轉學到了一所普通高中,再次滿足了男孩的要求。一家人就繼續幻想著。
結果,一個學期過去了,男孩的考試名次,并沒有像想幻想的那樣有什么大的變化,還是在下游。大約就是在這時候,男孩開始鬧出過留學的。
心理把脈:根本原因是人格幼稚化
現在,男孩鬧出過留學心理上的來龍去脈,就比較清楚了。
虛榮,任性,逃避,都是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心理幼稚化,是人格幼稚化,是心靈沒長大,是人長起來了心沒長起來。就是說,他的心理還停留在一個小娃娃的水平上,理性的思考,成熟的思維,成人的擔當,人生的責任,所有這些,他的內心世界還都有成長起來,一句話,心理成熟沒有跟上生理成熟。
那么,這又是為什么?男孩為什么心靈沒長大?
不錯,隔代教育確實容易陷入溺愛的誤區,爺爺奶奶的溺愛確實給不少孩子的教育帶來麻煩。但是,男孩的心靈沒長大,僅僅歸因于爺爺奶奶就可以了嗎?很明顯,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且是主要的責任。這個失誤關鍵就在于,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是成人給鋪好路,孩子想什么,成人就滿足什么:想名牌,父母給辦了;想調座,父母給辦了;想上重點,父母給辦了;想轉學,父母給辦了……既然孩子想什么父母就可以給辦什么,孩子還沒有見過父母不能給辦的事情,所以,當孩子想到出國留學的時候,自然認為你父母也該給辦了,也能給辦了。可是現在,父母居然說不同意,說不給辦,說不能辦,孩子以跳樓相要挾也就順理成章了。
心理處方:不再給孩子當鋪路工
溝通了上面的意思,男孩的父母表示深切理解,一個勁兒的點頭。轉而,他們提出了他們最關切的問題是:現在我們該怎么辦?
面對他們的問題,我先說起了狐貍和老鷹。據說狐貍和老鷹,在他們把小寶寶養到一定時候,就狠心地把小寶寶趕走。男孩父母立刻領會了我的意思,他們說,我們真應該學學狐貍和老鷹。是的,我們做父母的要學學很多動物媽媽,對孩子該狠心時堅決狠下心來。這是因為,孩子心靈的成長,需要成長的土壤。要給孩子心靈成長的土壤,父母就得放手,放手讓孩子成長,放手讓孩子面對,放手讓孩子承當,放手讓孩子學會生活。一句話,不再給孩子當鋪路工,孩子的路讓孩子自己走。
具體說來怎么辦呢?
第一步是近景對策,讓孩子自己對出國留學問題做一番調研。家長先不要簡單否定,先讓孩子自己做一番調研,網上查詢,專業咨詢,伙伴交流,等等,什么形式都可以,進行具體而深入的調查研究,讓孩子自己弄清楚出國留學的利與弊,弄清楚出國留學的現實性和可行性。借用職場上的一個說法,最后讓孩子拿出一份“可行性報告”。可行,家長全力支持,不可行,孩子很可能就會自動放棄。這個調研的過程,家長一定不要越俎代庖,一定讓孩子自己去做。不言而喻,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面對自己的生活。
第二步是遠景對策,抓住時機給孩子補課學習為自己負責。把前面的調研作為一個契機,開始為孩子補課,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事實一再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能自己走人生路,關鍵就是父母不給孩子當鋪路工。那就需要父母深刻認識,付諸行動,持之以恒,并且做好爺爺奶奶的工作,為孩子創造一個促進自我成長的家庭生活氛圍,激發孩子自我成長的積極性。
【馬老師微語錄】每個孩子都能自己走人生路,關鍵是父母不給孩子當鋪路工。
上一篇:孩子有網癮怎么辦
下一篇:女孩為什么想重讀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