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做事要想得長遠一些,對事物應始終抱有憂患之心,切不可把事情想得過于美好而沉浸其中,否則,憂患就會不期而至。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體現了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但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毫無憂患意識、目光短淺的深刻教訓:如狗熊為了坑里的蘋果縱身一躍,也許它想不到禁錮于此、無法動彈的痛苦;麻雀低頭覓食而走進裝滿谷粒的網套,也許它想不到自己很快就將淪為桌上的美味;魚兒得意地咬住鉤上的美食,也許它想不到下一秒自己將喪失性命……
這些沒有憂患意識的悲劇在人類歷史上比比皆是,翻開史冊,“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感嘆不絕于耳。李自成人亡政息的歷史教訓正是對此的最好詮釋。
明崇禎三年,李自成揭竿而起,九年后自稱闖王,率部活動于陜、甘、川一帶。十一年,與明軍戰于潼關原,大敗,率部敗走商洛山中。走漢南,次年進入巴東。十三年夏,有一位名叫李巖的舉人投奔到李自成麾下,向他建議:“欲取天下,以人心為本,請勿殺人,以收天下心。”
李自成采納了他的建議,提出“均田免糧”“平買平賣”“不淫婦女”“不殺無辜,不掠貲財”等口號,饑民從者數十萬,兵勢日益強盛。十四年克洛陽,殺福王朱常洵,開倉賑饑。十六年改襄陽為襄京,稱新順王,設內閣六府。十七年正月乘勝進占西安,定國號為大順,年號永昌。
李自成的義軍一路上“散財賑貧,發粟賑饑”,不到兩個月,就從西安打到北京。大順軍入城時,李自成拔箭去簇,向后連發三矢,嚴令入城部隊說:“軍兵入城,有敢傷一人者斬”,并且貼出布告:“大師臨城,秋毫勿犯,敢掠民財者,即磔之。”京城百姓在自家門口立香案、焚香、貼對聯,熱烈歡迎大順軍。這時的李自成,這時的大順軍,很快就受到了百姓的由衷愛戴。
可惜好景不長,在過短的時期之內獲得了過大的成功,這卻使李自成部下如劉宗敏之流過分地得意了。李自成進京后的40天里,幾十萬大軍駐屯京城,搶掠民財,盡情享樂,往昔嚴明的軍紀,蕩然無存。隨后,李自成捉到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要他給兒子寫信勸其歸降。吳三桂已經決定歸降,但聽說劉宗敏對吳襄綁票、抄家,還掠走了吳三桂的愛姬陳圓圓后,一怒之下,投降了清軍,力量對比頓時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
此后,在吳三桂與清兵的聯合進攻下,李自成竟無還手之力,不久便遭伏擊身亡,剛建立不久的大順朝就這樣迅速土崩瓦解了。
說起來,起義軍首領們進京后被勝利沖昏頭腦,李自成應該負主要責任,因為他沒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憂患意識。對于時刻在關外窺伺的清軍,以及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率領的明軍,李自成根本就沒有重視,而是沉浸在夜郎自大的幻想中。
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憂患意識,就難以預測風險、難以承擔責任,因為我們生活的環境并不是處處歌舞升平、鶯歌燕舞,時時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要知道平靜的海面下一定有暗礁,溫暖的陽光背后一定有烏云。陳天橋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也和他的憂患意識密切相關。在追逐互聯網夢想的創業路上,拿下了“盛大”的“遼沈戰役”最能體現陳天橋的這種精神。
陳天橋用50萬元的啟動資金,組建了“上海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創辦了一個以動畫、卡通為主的網站,并開辟了“天堂歸谷”的虛擬社區。讓陳天橋意想不到的是,在短短幾個月中網站竟擁有了100萬左右的注冊用戶,還收獲了來自上市網站中華網的第一桶金——300萬美元。但好景不長,2000年,互聯網產業的寒冬襲來。
中華網與陳天橋分手,按股份只留給他30萬美元,而“盛大”也在那個冬天跌入了“冰點”,被迫裁員節支。也許連陳天橋自己也沒料到,韓國的網絡游戲《傳奇》為“盛大”帶來了新一季的春風。那時,網絡游戲在中國剛剛興起,陳天橋從韓國公司Actoz處以當時的天價,拿下了《傳奇》的海外代理權。在旁人看來,這無疑是賭博,但陳天橋知道他能憑此渡過危難。
當陳天橋把當時最后的30萬美元全部投進韓國公司的口袋后,他說:“合同簽完后,我就沒錢了。”如履薄冰的陳天橋仰仗著智慧與強烈的憂患意識,闖出了生機。在《傳奇》開始游戲測試的最初幾個月里,陳天橋每天都投入大量時間做客戶服務,在線回答客戶提出的問題。一個月后,游戲同時在線的人數迅速突破40萬大關,投資全部收回。
陳天橋勝利了,但當他剛以為自己安然度過了這場生死玄關時,危機又一次緊隨而來。依照國內的網絡游戲市場的模式,“盛大”只持有《傳奇》的代理權,負責游戲的運營業務,至于市場銷售,則由另一家公司負責。隨著《傳奇》出乎意料的火爆,“盛大”和這家公司的關系破裂,陳天橋開始意識到“盛大”的被動。于是,他把眼光投向了當時不被注意的網吧這一銷售渠道。“盛大”相繼與各地的網吧協會取得聯系,許多城市的網吧成了“盛大”的合作伙伴。
另辟蹊徑的“盛大”,坐上了中國網絡游戲運營的頭把交椅。幾經坎坷,取得了這一場被陳天橋稱作“‘盛大’的遼沈戰役”的勝利后,“盛大網絡”從最初的動漫社區,蛻變成為一家網絡游戲運營商。
談到自己的創業時,陳天橋感言:“憂患意識是一支清醒劑,‘盛大’的開始是抓住了‘機’,過程是解決‘危’,而在危機的不斷解決中,又創造了新的‘機’,從而不斷茁壯起來。”的確,遠慮與近憂就是這樣相伴相行的。唯有目光長遠者才能在人生路上少走彎路,才能從容地面對各種危機。
對我們而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憂患意識是我們的一種人生智慧、人生態度和處世方法。它源于我們對人生前景中不確定事物的焦慮感和緊迫感,而后迫使我們通過對未來、未知事物的預測來更加理性地把握自己的發展方向和道路,從而增強我們從容面對各種可能遭遇的困難或挫折的能力。
有一句哲言說:人的眼睛之所以長在前面就是為了讓人向前看向遠處看。這正說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放眼長遠,我們才能謹慎地對待自己的前程,穩扎穩打地走好每一步,從容地制定自己的人生規劃,盡收一切美景!
上一篇:人不可能沒有欲望,關鍵在于如何理性對待
下一篇:人生中的每段經歷,都有其特殊的意義